清明食艾胜人参
作者 杨璞
发表于 2025年4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段时节里,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一味养生佳品——艾草。民间素有“清明吃艾草,胜过吃人参”的说法,此时的艾草鲜嫩多汁、香气扑鼻,食用它既能品尝到春天的味道,又能收获满满的健康。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了解艾草在清明时节的养生奥秘。

清明食艾为何胜吃人参

艾草,又被称为 “医草”“纯阳之草”,其养生价值不容小觑。艾草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具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等功效。清明时节天气多变,寒湿之气容易侵袭人体,此时食用艾草,能够帮助我们驱散体内的寒湿。同时,春季人体阳气升发,恰好清明时节阳气渐盛,此时食用艾草可温补阳气,不仅能帮助人体更好地顺应节气变化,激发自身阳气,还能增强抵抗力,抵御外界邪气的入侵。

清明时节的艾草嫩芽虽然养生功效不是非常强大,但其特性平和,恰似旭日暖阳,能够温和地温补阳气,不会给身体带来过于强烈的负担,因此大多数人(包括孩子)都适宜食用。相比之下,人参虽为大补之品,但性偏燥热,若在清明时节盲目进补人参,可能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出现上火等不适症状。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清明时节的新鲜艾草中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浓度最高。挥发油中的桉叶油素、侧柏酮等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的作用,能有效预防春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有助于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健康;多糖类成分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清明时节话“艾俗”

我国食用艾草的历史源远流长。唐朝的《食疗本草》中记载:“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丸子许,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到了近现代,艾草制作的美食愈发丰富多样,艾糍、艾米果、艾草青团、艾草煎蛋等,都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小吃。

清明时节,采摘新鲜艾草,将其融入美食之中,这不仅是一种饮食传统,更饱含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