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花钱,从“零”开始

去年部门预算500万元,今年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增长?以后,这种依据“固有基数”“惯性增长”的预算方式可行不通了。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
这项触及财政资金分配机制的改革引发广泛关注。
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政府预算就像政府的“收支计划”,预算如何编制,决定着今年的收支怎么安排。
零基预算是指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结合实际需求和状况,对各项支出逐项审核后,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的预算方法。从国内外实践看,零基预算更多体现为运用新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并非全部从零开始编制预算。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零基预算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预算决策是根据公共项目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作出的,不考虑上一年的预算或任何“基数”数字。
为啥要这么干呢?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财政资源配置更高效,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零基预算核心是打破传统的‘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模式,要求各部门每年重新论证所有支出项目的必要性,而非在往年基数上简单增减。”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国永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传统预算常以上一年预算为基数,依据现有服务水平调整。但该方式存在缺陷,当公共服务对象和内容变动,特别是涉及重大项目(如项目年度间有变化)时,往往使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造成浪费。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