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走出了“种子选手”

安徽淮北濉溪县是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这里“盛产”制种能手。全县共20多万户农户,6万户制种;每4亩地中,就有1亩制种。这里每年向全国输出良种达5亿多斤,能满足黄淮海地区2000万亩供种需求。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大家的互相奔赴。
农民每年增收1亿元
现在是初春,大家到我们淮北濉溪县,能看到集中连片的冬小麦,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再过几个月,商家会涌到这里,抢购小麦种。这些车辆来自全国各地,牌照不同、型号各异,镇子里像是开了卡车车展。
独特气候造就独特优势。濉溪冬天严寒、春天倒春寒、夏天易旱涝,这种气候相当于为种子做了“压力测试”。在这里繁育出的种子,适应能力更强,在优越的气候环境中,多数都能高产稳产。除了上述特点,这里降水分布合理、无霜期较长,在濉溪制种,成本较低。
我们已经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2个,其中小麦和大豆分别是25个和18个,有14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推广。“濉字头”系列小麦新品种,有着高产稳产和抗逆性强的共性。“濉1216”是这里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麦国审品种,亩产量和抗病性,超过了同时参试的其他41个品种。在国家黄淮南片小麦试验中,“濉1216”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濉1309”小麦新品种,抗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受到农户的高度认可,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
一个作物新品种的诞生,要历经10年左右的悉心培育,还需要科研人员、农技员和农民共同努力。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