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电价”,电力市场化过程中的“允许”
作者 郑雪
发表于 2025年4月

日常认知中,电要花钱买,但在电力市场上,电价却现“负电价”。

山东电力市场运行工作日报显示,3月17日和18日,日前市场发电侧最低价分别为-80.00元/兆瓦时、-100.00元/兆瓦时。

负电价是啥?负电价下用户可以省钱吗?或许真如对负电价的解释那样,用电也能挣钱了吗?

企业降价甚至倒贴卖电

国内多地已出现负电价。

今年1月,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连续两日报出-200元/兆瓦时的最低电价。2019年就曾出现负电价的山东,在2023年“五一”假期,电力现货市场连续22小时出现负电价,最低触及-85元/兆瓦时。

负电价不只出现在国内,欧洲出现得更频繁。比如德国,2024年德国负电价时长增至468小时,2025年首个交易日因风电过剩再次出现4小时负电价。

“负电价,指发电企业为了把多余的电力卖出去,通常采取降价策略,甚至会倒贴钱鼓励企业或者用户使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负电价主要出现在电力批发市场上。电力批发市场中,主要是发电企业和电力批发用户或售电公司之间进行电力交易,此时的价格由市场参与者根据供需情况买卖能源的意愿决定,有波动性。在这个市场上,发电企业生产的电力卖给了电力公司。接下来,便来到电力零售市场,电力零售商如电力公司买到电后,通过电网传送给终端用户(企业、商户和消费者)。

在我国,电力批发市场主要包括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的中长期电能量交易和现货电能量交易。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