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两会,冯远征继续对影视行业发出质疑。
3月1日,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接受采访时,冯远征提问:“为什么《哪吒2》火?为什么真人演的电影没有一个动画人物票房高?”
他的发言指出了演艺圈的生存焦虑,是对近年观众对演员演技屡受弊病、深陷流量争议的回望与反思。
这并非将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对立起来,也并不是认为真人电影就天然地比动画电影高级。文艺创作本应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然而,更普遍的问题是,演员们的专业能力与人格魅力足以令人信服和欣赏吗?德艺双馨了吗?
劣迹的重来
几乎是同一时期,两则关于劣迹甚至是涉嫌犯罪的艺人新闻冲上热搜。
中国台湾地区艺人王大陆涉嫌“杀人未遂”而被警方移送至检方,又在3月9日被查出涉嫌委托黑帮帮女友讨债等案外案。
另一边,所谓的短剧“顶流”男演员之一的何健麟,被前女友公开指控出轨,更被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定性为“微短剧劣迹演员”。
该委员会在公告中称“微短剧演员何某某的负面舆情,引发大众广泛议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此作出风险提示,“坚决抵制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失德失范行为的劣迹艺人”。
劣迹艺人的新闻从未停止,逐渐主流和正规化的短剧行业自然也不能幸免。
演艺行业,从高收益逐渐演变为高风险,已经有多部大制作因为主演的负面新闻而下架,甚至是无法播出,制作方的投资“打水漂”。
在如今的娱乐圈,文化工业体系将明星打造为可复制的“符号商品”,其价值不再取决于艺术才华或人格魅力,而在于能否在市场中实现符号价值的增殖。

这造成了一对矛盾,符号化的明星不依赖于个人魅力、艺术才华,乃至道德信念,更加可复制、可替代,但同时,正由于其个人魅力、艺术才华、道德信念在资本化过程中不再重要,使得商业价值快速增长下的明星艺人,忽视了才华与品德,从而催化了失德失范现象,造成行业的损失。
这才有了冯远征所忧虑的问题:“现在很多年轻人考艺校初心是什么?如果拿这个作为事业,有热爱就会付出;如果想要踏上明星之路,那就功利了。出发点不一样,追求的不一样。”
真人明星不稳定且不可控,对比起来,哪吒这样的动画IP,风险小多了,正如网友调侃的,粉上哪吒、嗑“藕饼”CP,不会有塌房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