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CEO出战,英特尔有救了吗?
作者 荣智慧
发表于 2025年4月
美国加州英特尔总部

陈立武临危受命,拯救英特尔。

近年英特尔危机频发,股价跌去六成,估值不到1000亿美元,跌破30年来的纪录。就在陈立武上任一个月前,坊间传闻台积电、英伟达、AMD和博通分拆巨头英特尔。

屋漏偏遭连阴雨。美国前总统拜登签署《芯片法案》,给英特尔输血80多亿美元。今年特朗普上台伊始,扬言立即砍掉补贴。

对美国科技界来说,谁都可以倒,英特尔不能倒,它是摩尔定律的发明人,数字时代的启明星,美国制造业的辉煌尖峰。

为挽狂澜于既倒,英特尔给陈立武开出6900万美元薪酬—前提是实现绩效。

2024年8月,陈立武曾愤而退出英特尔董事会。如今“梅开二度”,陈立武有多少必胜的把握?

更有人猜测“风向”,四大芯片巨头英伟达、AMD、博通和英特尔的“话事人”都成了华人,难道印度裔高管吃不开了?

喜事小,麻烦大

最近,英特尔“双喜临门”。

一则喜的是陈立武接手,英特尔股价立涨15%。65岁的陈立武拥有20多年半导体从业经验,涉足IP设计、代工、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领域;擅长资本运作,创办的华登国际参与过500余家公司的投资,其中包含120多家半导体公司。

二则喜的是新产品有望投产。第一批18A(1.8纳米级,相当于台积电的2纳米)晶圆在亚利桑那州晶圆厂通过测试。这是象征英特尔重回“晶圆制造”的重要里程碑,顺利的话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

喜事小,麻烦却大多了。

陈立武的当务之急,是重振英特尔荣光:既要追上人工智能驱动的AI芯片风口,又要让数十亿美元打造的芯片制造业务“跑起来”。

英特尔这两个业务都没做好。

去年,数据中心和PC业务大缩水,晶圆制造亏损几十亿美元,全年净亏损188亿美元。高调推出的Gaudi AI芯片,想和英伟达H100“掰手腕”,结果买账的人不多,没达到5亿美元的销售目标。

英特尔CEO陈立武

想当年,帕特·基辛格也是“临危受命”。2021年就任CEO时,基辛格抛出为期三年的“扭亏为盈计划”,强调回归“美国制造”—重建晶圆厂,与台积电一争高下。在此之前,英特尔早就把制造环节外包出去了。

“扭亏为盈计划”实施很不顺利。知名高管纷纷离职,其中就包括离开董事会的陈立武。报道称,陈立武突然辞职,是因为对冗余的员工队伍、芯片代工方式以及官僚主义文化不满。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