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的海中狂鲨:白垩刺甲鲨
作者 江氏小盗龙
发表于 2025年4月

白垩刺甲鲨名字的由来

1822年,《南唐斯的化石》一书出版,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吉迪恩·曼特尔(以下称曼特尔)和玛丽·安。曼特尔是第一个科学研究恐龙的人,他命名了禽龙。书中,曼特尔描述了自己发现的8枚鲨鱼牙齿化石,并且认为其中较大的牙齿化石来自双髻鲨。

1843年,瑞士学者路易斯·阿加西斯检查了曼特尔发现的鲨鱼牙齿化石,并将其与博物馆中收藏的鲨鱼牙齿化石进行对比,证明其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史前巨鲨,并命名为白垩刺甲鲨。白垩刺甲鲨学名本义是“白垩纪的尖吻鲨”,依据是两者的牙齿外形非常相似,本来翻译为“白垩尖吻鲨”更为合适,之所以被叫作“白垩刺甲鲨”很可能是名字“尖吻”让人联想到刺甲用的长矛。

1890年,化石猎人查尔斯·斯腾伯格在堪萨斯州发掘出一具完整的白垩刺甲鲨化石,这具化石不仅包括250枚牙齿,甚至连软骨都保存了下来。

白垩刺甲鲨能长多大?

提起白垩刺甲鲨的体形,大家肯定会与大白鲨对比。作为现存已知体形最大的掠食性鲨鱼,大白鲨的体长可达5.83米,体重约2吨,可在白垩刺甲鲨中这个体形只能算是青年个体。已知最大的白垩刺甲鲨,体长可达8米,体重约4.5吨,是不折不扣的巨鲨。

本文刊登于《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