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抗栓药物,就要吃PPI保护胃肠道吗
作者 孙亚梅
发表于 2025年4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最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推算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现患人数至少有3.3亿。这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服用抗栓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或抗凝药物。很多人担心这些药物会带来胃肠道副作用——消化道出血问题,因而他们会在吃抗栓药物的同时,吃质子泵抑制剂(PPI)来保护胃肠道,而且很多患者甚至终身服用PPI。那么是不是服用抗栓药物的患者都需要服用PPI呢?需要吃多长时间呢?我们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抗栓药物包括哪些

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口服抗凝药物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NOAC(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等)。由于这些抗栓药物会加重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如果你正在服用这些抗栓药物,那么需不需要吃PPI来保护胃肠道黏膜呢?

抗栓药物为什么会引起消化道黏膜的损伤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抗栓药物会引起消化道黏膜的损伤。阿司匹林口服后可以通过局部作用直接刺激损伤胃黏膜,还可以通过全身作用减弱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造成消化道黏膜的糜烂、溃疡和出血。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这类药物则是通过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使已经损伤的消化道黏膜的修复受阻,可以加剧已经存在的消化道黏膜损伤,引起消化道出血。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局部和全身抗凝作用会导致消化道损伤或易损伤部位(包括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出血,并可抑制消化道黏膜的愈合。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