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特应性皮炎患者日常自我管理
作者 陈雅芳
发表于 2025年4月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迅速增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异常免疫应答、皮肤菌群紊乱等是发病的核心环节。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湿疹样皮疹、剧烈瘙痒、红肿和脱屑,同时可并发感染、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常反复发作、异质性强,且可伴随终生。普通人对此病的认识通常有限,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不少人认为特应性皮炎可以通过药物彻底治愈,也有人认为特应性皮炎具有传染性,担心与患者接触会被感染。其实该病一般无生命危险,没有传染性,也没有潜伏期。但是皮肤损害会导致患者外貌改变而感到自卑,影响自信心。同时皮肤瘙痒往往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状态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一旦得了特应性皮炎,除了积极到医院接受标准化治疗外,患者的日常自我管理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有效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系统性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近年来,生物制剂及多种小分子药物陆续获批用于本病的治疗,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也给患者的个体化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外用药物。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外用药物,如类固醇激素药膏或非激素抗炎药来控制炎症;药物涂抹次数应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患者不可自行加减次数,也不宜长期涂抹;涂抹2种及以上药物者,建议间隔约2小时;若时间有限,病情较轻,至少要间隔半小时。

本文刊登于《家庭医学》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