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来的微整形
作者 李倩
发表于 2025年4月

| 微调走俏 |

无论是香肠似的嘟嘟唇,还是僵硬的额头,我们都见过有些人因过度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又称“肉毒杆菌素”)或面部填充剂,容貌变得有些怪异。我们还听过一些恐怖的故事,说有人美容注射失败,导致失明或伤口化脓。

非手术美容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人们渴望拥有年轻饱满的肌肤或完美的“网红脸”,显然已经顾不上担忧不良后果或医疗并发症了。注射肉毒杆菌素和皮肤填充剂现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非手术美容,及至2030年,这种“微调美容”的市场规模预计还会增长15.4%。

拥护者坚持认为,这些操作可以兼顾安全与美容。但最近的研究成果促使一些医生开始质疑,我们对这种注射美容的长期影响恐怕了解得还不够。此外,随着注射美容越发流行,监管机构也在斟酌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安全。

皮肤填充剂是一种滴胶状物质,用于填充细纹和皱纹,丰盈脸颊或嘴唇等部位。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爱美人士会往脸上注射牛胶原蛋白。但真正流行起来还要等到21世纪初,第一批以玻尿酸为主要成分的填充剂获批投入市场。玻尿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吸水性物质。

大约同一时间,注射肉毒杆菌素也逐渐成为一种美容手段,最著名的品牌当属保妥适。而此前,肉毒杆菌素常年被用于治疗肌肉痉挛。它可以暂时放松注射部位的面部肌肉,从而有助于抚平鱼尾纹、川字纹和其他皱纹。

起初,这种方法主要在年长女性间流传,她们对此秘而不宣,私下用这些手段改善皮肤老化的问题。然而,在社交媒体和电视真人秀选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和男性也开始使用这些方法来美容。

“自国际知名恋爱综艺《爱情岛》播出以来,拥有丰满的双唇似乎已成为无数年轻女孩的成人礼。”关注美容行业的记者爱丽丝·哈特–戴维斯说。她还是《微调指南》的创始人,该指南旨在帮助人们作出明智的微调决定。

| 行业乱象 |

随着微调的走俏,关于医疗并发症和注射失败的投诉也越来越多。“拯救容颜”是英国的一个注册网站,汇聚了专业美容从业者的信息,致力于提高行业安全标准。2022年,该网站共收到2824起投诉,相比2021年的2436起和2020年的2083起均有所增加。其中2/3以上的投诉涉及皮肤填充剂,还有近1/4涉及肉毒杆菌素类的美容。

网站负责人阿什顿·柯林斯认为,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眼下面部填充术有多流行,还体现了注射美容的一个特征——不专业的操作。这可能导致感染、血管堵塞、组织坏死,或者看起来疙疙瘩瘩、填充过量。

柯林斯说:“唯有安全专业的操作,才能大大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即使出现并发症,专家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及早发现,作出有效处理。但由于现在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出现并发症的案例大幅上升。”有些并发症可能影响患者一生。伦敦皇家自由医院整形外科住院医生戴维·扎尔加兰说:“我们遇到过一些患者,面部皮肤大片坏死,原因是填充剂注射不当,堵塞了皮下血管。”

尽管以玻尿酸为主的填充剂可以靠注射一种名为“玻尿酸酵素”的酶来溶解,但市场上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填充剂,更何况患者也未必清楚自己注射的究竟是什么。“拯救容颜”收到的投诉中,82%的人都不知道治疗师给他们用了什么产品。

即便填充剂可以溶解,也要抓住最佳治疗时间。扎尔加兰表示,“无奈很多时候,患者往往会耽误很久才来就医,虽然仍可以尝试治疗,但损伤很可能已经无法逆转。”对这类患者而言,重建手术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