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土葬

几天前,为了给妈妈寻一块墓地,我和爸爸一同去了位于柏林卡尔斯霍斯特区的墓园。爸爸已经事先物色好了一个位置。他说:“你觉得这儿怎么样?光线充足,太阳总能照过来,不像那边那么阴。小教堂也在附近,你妈在这儿不会孤单,有人陪。”
我点点头,说:“我觉得挺好。不孤单,但还算安静。这个位置也好找。”我们的对话听上去就像两个正在夸赞房子优点的房产经纪人。接着,我俩看向冰冷的地面,这里将会被挖出一个洞。想到这儿,眼泪突然顺着我的脸颊滑落下来。
妈妈临终前表示,她绝不愿意被火葬。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点对她如此重要。也许作为出生在战争年代的孩子,她这一生已经受够了战火,所以在最后时刻不想再以身蹈火。也许她想到了所有那些喜剧电影里的场景:骨灰被嬉闹着随意抛扬,然后随风逝去。也许她只是想被土葬:一副棺材,一位牧师,一个仪式,一块墓碑,数捧鲜花,秋天就会有人来扫墓。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妈妈会突然在11月的某天说:“今天我们去看奶奶。”最开始我还不知道她指的是什么,因为我奶奶已经死了。接着我们会一起去墓地,因为那天是亡灵星期日。对我父母来说,这是一个他们从不会忽略的传统。
在这片墓园里,许多亲人就埋葬在妈妈附近,来到墓园总会让我想起他们。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