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王慧敏:作为一张以思想文化为特色的党报,《光明日报》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将“兴文化”视为职责使命。如何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一是把握好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加快实现“以文兴业”。文化产业承担着优化经济结构和满足人民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精神、物质双重功能。二是把握好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以文惠民”。一方面,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宗旨,以群众的需求点为出发点,关注点为聚焦点,兴趣点为落脚点,打造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用生动感人、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群众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向美的价值观,给群众提供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最好的文化产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三是把握好文化生态与市场业态之间的关系,始终秉持“以文化人”。自然资源存在着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的问题。不仅要守护好自然界的绿水青山,也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文化的绿水青山。只有守护好文化生态的绿水青山,才能获得文化产业的金山银山。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郑庆东:文化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轮子,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发展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以人文经济视域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文化与经济融合互动,以文化产业繁荣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加快形成文化新质生产力;坚持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基因。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活化性利用”,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能“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要找到传统与文化的结合点,以创新方式拓展开发文创产品、文博旅游、非遗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文化新产品、新业态,充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经济属性和社会价值,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要推动精品文化产品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蔡怀军:新时代下,文化和科技融合这一重大命题,绝不是简单的“加法题”,而是更有含金量的“综合题”。湖南广播电视台一方面“向内求索”,2014年,湖南广电打造了芒果TV。2022年,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深度融合。2023年,集合双平台、小芒电商、金鹰卡通四平台打造超芒生态。2024年,紧扣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数字文博大平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在这一时间脉络里,芒果生态产业链更加立体、更加多元、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向外生长”,近年来,芒果一直以超级合伙人的机制,壮大了朋友圈,发展跨界新业态,打造新消费、新形态、新地标。近期,围绕湖南省推动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部署,紧紧围绕湖南广电IP优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打造演播厅集群、音视频设备展、动漫游戏产业聚集区等标志性动作,彻底贯通马栏山生态,形成聚集效益,打造产业高地,让文化产业在马栏山上永不落幕、生生不息。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 李贞强:数字化转型是国有文化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是关乎企业生存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近年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上云用数赋智”促转型工作中迈出了坚定步伐。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提供有力保障。集团把“数字化战略”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和“一把手工程”,十多年来一以贯之,持续推进。二是坚持因企制宜,注重分类指导。集团根据自身主业特点,将教育出版作为“上云用数赋智”突破口,较好地发挥了自身优势。三是坚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注重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以企业数字文化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 林亮:公共文化空间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针对发展现状,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事企协同、市场运作”的新机制优势,着力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互促发展,共同推进公共文化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做服务集成者,蓄积产业优势。从空间规划、业态布局、造节策展、文创开发、研学体验、物业管理等入手,形成集成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第二,做生态构筑者,缔结优势网络。通过合作共建文化“窗口”,跨域、跨级、跨界形成合作网络,持续深化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机制,持续孵化文化消费新品牌新项目,助推文化消费场景有机更新。第三,做方案提供者,释放机制优势。以产业运营事业为思路,因地制宜、分层分类、互利共赢,打造多元主体联动、企业事业协同、空间充分利用、资源有效转化、建投管用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运营管理新格局。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杨雨:中国传统文学经典不仅蕴含着宏大的历史叙事、磅礴的情感力量,还包含着现代意义上的学科交叉研究与创新传播途径。传统文化经典如何更好地实现海外传播?要站在跨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解读,并与不同语言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经典进行“对话式”解读与传播。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相似浪漫,为创新中国文学经典的海外传播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吴晓如:近年来,在不断追赶国外大模型能力的基础上,国内大模型在文化产业中的落地应用也在加速探索。科大讯飞将大模型应用于文本创意和写作中,通过交互式对话可以激活作者的灵感,导入写作素材可以请大模型帮助进行续写、扩写,实现精准创作。大模型的能力绝不是简单帮我们写东西,还可以助力多模态内容生成。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人机共创,形成全新的故事绘本。此外,在科大讯飞的AI虚拟人交互平台上,形象资产已超2000项,用户可以在平台自动化定制自己的声音。在讯飞智作产品上,视频制作量已超292万,应用于包括新华社等媒体、国家开放大学等教育单位,以及各类企业宣传场景中。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 王晓晖:爱奇艺通过四个方面打通内容生态链路,激发优质内容的生产力。一是推动影视文旅深度联动、双向赋能。从2021年起,爱奇艺就率先借助多部爆款内容实现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八角亭谜雾》《人世间》《狂飙》《南来北往》等热播剧让浙江绍兴、吉林长春、广东江门、山东潍坊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二是串联文娱业态,深挖IP价值。爱奇艺近年来持续探索不同内容业态间的联动,推出“华夏古城宇宙”系列,进一步构建文娱产业IP价值商业变现的新模式。三是打通媒介渠道,创新制播模式。随着新兴渠道的崛起,爱奇艺创新节目制播形式,让优质文娱内容更“出圈”。四是塑造内容品牌,凸显“聚合效应”。在成功打造迷雾剧场、恋恋剧场、小逗剧场后,爱奇艺宣布推出大家剧场和微尘剧场,继续聚合类型化内容,探索剧场厂牌的强大势能。
优酷总编辑 张丽娜:信息化时代,只有技术自立,才能托举起自信自强的文化产业。为此,优酷一直坚持利用数字技术对影视内容的创作进行升级,锻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打通“技术+艺术”的桥梁,可以让造梦者梦想成真。比如,虚拟拍摄和AI等技术的使用就是希望让所有导演实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制片人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点石成金”,让演员能在自己的梦境里、太空里、汪洋大海里身临其境地发挥演技。中国网络视听的“网”字天生具有“穿针引线”的能力,将内容生产、技术革新、传播扩音等可独立璀璨的环节如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再慢慢织成一张包罗万象且彼此相连的艺术之网。网络视听行业也不断拓展“视听+”的方向和价值,繁荣文旅市场,投身海外传播。
快手科技总编辑 刘洋:“直播+短视频”正持续助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一种文化产品是否有市场,一种产业形态是否有活力,主要取决于内容质量。内容为王,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命题。平台应守正创新,努力体现人民性、时代性、开放性,构建真实、美好、多元、有益的社区内容生态,吸引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用户在快手会聚,共享向上向善、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一方面,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离不开一批有想法、善创新、能力强的生力军。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重点,已经成为广泛吸纳就业、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5G、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持续发展,对于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升级等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数字技术的进步也在深刻地创造和改变着时代的文化生态,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完美世界CEO 萧泓:在文化强国建设、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中国游戏与传统文化、传统产业双向奔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游戏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打造了数字时代文化新景观。通过游戏,传统文化以更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元素也为游戏内容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游戏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融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游戏产业日益注重中华文化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游戏各个环节,从开发到设计,从宣传到文化周边,在增进玩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让更多海外玩家能够深入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期微观点摘自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嘉宾发言)
【编辑:杭丽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