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这一系列与国际传播相关的改革举措,与党的二十大的相关战略决策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为了更加有力地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目标任务,更高水平地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七个着力”中有关“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明确要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我们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基础,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宏观背景出发,准确把握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有物质层面改革的深化,必然也要有精神层面改革的推动。《决定》的第十部分即“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了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刻领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在这个大背景下,准确把握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更好地履行好职责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文化支撑、精神力量。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包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通过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当今国际舆论场话语场的博弈,核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比拼。“软实力”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相对应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等体现出来的实力。时至今日的信息化时代,尤其随着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美西方凭借信息优势和舆论霸权对我实施丑化、打压愈演愈烈,软实力的重要性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影响力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也要看到,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舆论场话语场深刻调整,为我们占据国际传播制高点、构筑国际话语新优势提供了契机。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宏观背景出发,准确把握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重大意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国际文化激荡中更好地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紧密结合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目标任务,准确把握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改革基础
“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主流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要求的进一步深化,是媒体融合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即从融合发展阶段进化为系统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早在2014年就将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新闻传播领域变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