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的技术之痛与破局之道
作者 张健
发表于 2025年4月

摘要:媒体融合的效果取决于体制机制与技术发展的适配程度。本文从技术视角出发,探讨了媒体融合的关键痛点及发展策略。融合发展在技术层面经历了若干重要节点,但当前存在大量经费投入与低水平技术重复性建设失衡、技术平台迭代效果缺乏标准化考核机制、对互联网平台运营重视不足、缺乏真正互联网化的产品意识、产品定位与发展战略不清晰、缺乏标准化的统一技术平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技术人才和数据考核驱动平台发展、在组织管理机制设置上确保技术管理的有效落实、集中力量打造全国性的标准化技术平台及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构媒体业务底座等应对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媒体融合 媒体技术 技术平台 标准化

媒体融合的发展已逾十年。笔者认为,在实操层面,媒体融合的效果取决于体制机制与技术发展的适配程度。运营经营等方面的融合,本质上也依赖于体制机制的变革和技术平台的演进。体制机制的优化为技术驱动媒体发展提供了土壤,技术的平台和制度建设又是体制机制成功落地的核心。若要系统审视融合问题,必须先从体制机制的全局优化出发,进而构建适宜的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确立合理的运营、经营及管理机制,并持续迭代此过程,最终形成一种不断向前的趋势和团队进化的方法论。

体制机制的优化与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落实息息相关,已有很多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在此不再赘述。作为一名媒体行业的技术从业者,笔者主要从技术视角出发,探讨媒体融合的技术价值、关键痛点,以及相对更高效的技术驱动策略。

一、融合发展在技术层面的重要节点

媒体融合在技术层面经历了若干重要节点(如图1)。2011年,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相继推出融媒体客户端,标志着媒体融合的技术建设正式起步。2015年,人民日报社将“中央厨房”模式引入媒体融合领域,引起了各级媒体对这一模式的效仿与建设。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方向与要求,各地县级行政区域开始整合县域内媒体资源,设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县级融媒体的技术平台建设。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各省陆续启动并上线各自的省级融媒体平台,省级融媒体平台是各类复杂的媒体技术产品聚合的体现。2022年,中宣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地市级媒体加快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促使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国范围内的地市级融媒体中心相继挂牌成立,逐步发挥其衔接上下层的作用,这种承上启下的能力主要还是依靠技术平台。

二、媒体融合的技术之痛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技术作为推动力量本应发挥关键作用,但现实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与痛点。各级媒体在积极探索技术融合与创新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技术建设和运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媒体融合的步伐,还影响了媒体机构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1.大量经费投入与低水平技术重复性建设的失衡。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平台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当前,各级媒体各自投入大量资金,构建同质化的平台系统。这些系统仅仅是对新闻的策、采、编、发等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落地,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较低。假设我们建设一个高水平媒体技术平台的投入是10亿元,目前的做法是将10亿元拆分成200个500万元。这200个500万元建设的内容可能都是重复性的技术,但实际上,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积累,像盖高楼一样不断向上才能产生巨大的突破能力。如果只是重复性的技术建设,就无法产生积累和迭代效果,可能就是在盖很多三层以下的小楼房。

此类建设对从根本上提升媒体机构生产效率的作用往往有限,未能达到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媒体平台发展的目的,更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目标相去甚远。相比之下,如抖音、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平台通常会长期持续投入数千人的研发力量和数十亿元的研发资金,专注于算法、人工智能、社群等领域的研究与优化。最终,这些先进技术的成功应用给平台带来了巨大的用户流量和商业价值。

2.媒体技术平台的迭代效果缺乏标准化的考核机制。媒体技术平台的竞争环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互联网平台面对的情况,但在考核机制方面没有遵循互联网业务的逻辑,也未能通过严谨的数据驱动实现市场化的优胜劣汰。

媒体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涉及大量财政资金的投入,以推动各种平台的建设与更新迭代。尽管如此,媒体融合的效果并未随着投入的增加而显著提升,甚至出现了减弱的趋势。媒体客户端自有平台的用户量增长有限,资讯类互联网平台的用户量却在加速增长并稳居高位。与此同时,媒体内容的快速传播对互联网平台的依赖也日益加剧。在媒体融合的技术投入上,绝大部分资金都用于自有平台建设,但实际效果平平。无论是媒体客户端、媒体内容生产的采编平台还是县级融媒体平台,每年都要经历多次小迭代,每2~3年进行一次大更新。然而,在这看似符合互联网业务的常规技术迭代模式下,技术平台却并未发生颠覆性变化,所谓的更新往往只是页面调整、体验优化,充其量只是对技术架构进行“新瓶装旧酒”式的翻新。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