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纪录片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塑造国家形象科学影像维度的重要表达形式。科学纪录片以共振共情形成科学价值共同体,以科学传播应对科学争议,围绕科学传播的话语实践构建可沟通可理解的内容话语生态并向国际化话语进行延伸,从而逐步建立形塑国家形象的科学话语体系。
关键词:科学纪录片 国家形象 科学传播 话语机制
国家形象的建构是国家对外传播的重要“自塑”手段。其中,科学发展水平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参照,需要科学传播来进行话语实践,以此将公众与国家形象相关联,形成国家形象科学层面的认知。科学纪录片作为科学传播中一种柔性影像表达形式,有益于形塑国家形象。为此,科学纪录片如何在科学传播的推动下顺应传播规律,建构科学话语机制,形塑科学发展的国家形象,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本研究致力于为国家形象的研究打开一扇科学传播之窗,从而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边界和学术增量。
一、科学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理路勾连
科学纪录片不仅本身自带媒介属性,其科学传播话语还能强化国家形象的建构,故而科学纪录片与国家形象二者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1.科学纪录片的媒介属性与传播功能。科学作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命题,具有跨越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科学纪录片是一种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和传递科学方法以及树立科学精神的大众传媒产品。它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主要讲述真实发生的科学事件与科学人物故事,并传递出科技工作者及科学发展的突出成就。作为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复合载体的科学纪录片,是科学传播的重要阵地。科学纪录片借助视听语言和依托媒体机构为科学知识注入了新的话语机理,其目的是消解科学信息鸿沟,解除公众与科学之间的障碍,建立公众信任度和科学认知,为此它自带大众媒介的传播属性。基于现代科学的分支,科学纪录片包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形式科学类等类别;其中,自然科学类涉及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形式科学涉及计算机与数学。本研究所论述的科学纪录片,主要是侧重于含有科学知识与方法思想的自然与形式科学领域。
2.科学传播话语赋能国家形象建构。面对全球科学秩序和舆论的失衡及信息流动的全球性影响,科学传播趋于常态化,科学共同体、公众、媒介的关系升级,成为共同制约的传播主体。科学纪录片通过对科学领域实体形象的提炼进行科学传播的话语实践,即以视听化、故事化的传播手段将公众与国家形象关联起来,让观众在感染性的叙事中产生共鸣与认同。故而,科学纪录片作为科学传播话语表达的重要形态,以一种柔性传播方式与公众进行平等对话,成为对外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工具。科学纪录片的话语实践主要涉及国家政策、媒体产业环境、科学知识叙述方式、不同受众群体的话语理解和反馈、影像视觉元素与话语的结合、国际舞台给予其跨文化传播的话语语境等方面。整体而言,科学纪录片形塑国家形象的话语出发点应围绕科学传播的话语实践来展开,构建可沟通可理解的内容话语生态,并向国际化话语进行延展。
二、以内部话语生态的挖掘推动主体性与影像话语的建构
话语是建构事实与思想的有力工具。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科学纪录片需从内部着手,侧重主体性与影像话语的建构。
1.科学传播话语的主体性建构。科学是人类的共同生命语言,它不是冰冷的存在,而是富有科学光环的感召力与通达力。通常来讲,科学家/科学共同体、媒介主体、政府主体与社会公众主体,共同构成了科学传播的主体。其中,科学家与社会公众,成为科学纪录片主体性建构国家形象的两大发力点。
科学家是科学纪录片的重要角色,科学家的形象深刻影响着公众对科学信息和科学形象的理解与认知,继而影响到国家形象的话语书写。科学家话语应从以往权威的专业共同体向通俗化、可信赖的话语转换,将复杂的科学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避免过于专业的学术用语。在相应的话语表达中,科学纪录片应注重科学故事中科学方法和逻辑的系统性,同时也需要传达科学共识和科学不确定的因素,创造公众可理解的互动性话语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