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镜像:网络视听作品的三重时代表征
作者 孙航
发表于 2025年4月

摘要: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公布了多批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名录,这些优秀作品均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在弘扬时代主旋律、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其中的部分优秀作品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在选题、类型和表达方面深耕“时代性”的三重表征:一是以选题致敬时代,彰显优秀文化,坚守社会价值;二是以类型切入时代,锚定各自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三是以技术呈现时代,借力前沿技术,做好全媒体传播。

关键词:网络视听作品 国家广电总局 影视剧 时代表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了充满时代感的寄语:“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作为一种时代镜像,文艺作品天然地具有深刻的时代“胎记”,表征着特定的时代风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文艺作品形态逐渐多样,表现在影视领域即为网络视听作品的繁荣发展。从2020年起,国家广电总局启动网络视听节目季度推优工作,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已评选19次,共评选出千余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笔者以其中的部分作品为例,总结其在题材、类型和表达方面践行“时代性”要求的三重表征,以期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以选题致敬时代:引传统之活水,汇现代之洪流

网络视听节目凭借新形态、多元化、沉浸式等独特表达方式深受观众喜爱。以2023年国家广电总局评选出的优秀网络视听节目为例,其在内容选题方面呈现出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即均围绕时代主题主线展开,以弘扬新时代主旋律为基石,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1.记录时代风采,打造高质量高热度精品内容。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类型多种多样,虽然题材、主题、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聚焦时代主题主线,围绕重要节点和重大主题活动来展现时代发展、镌刻时代印记、记录时代风采。在主题内容层面,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呈现多元化、精细化、年轻化的创作趋势,在此基础上涌现了一批质量佳、热度高、口碑好的精品力作。例如,芒果TV制作的微纪录片《这十年》,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迅速发展的十年,讲述乡村振兴、国防、教育、大国工程、民生等各行各业代表性人物的故事,以微观视角讲述普通人在新时代的奋斗故事,并从宏观角度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此外,同类题材如优酷出品的大型纪录片《这十年 幸福中国》、网络综艺《这十年 追光者》和网络纪录片《这十年 向未来》等,均为“十年之变”留下了无数真实动人的影像记录。又如,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中国青年报社领衔出品的网络剧情电影《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通过《旗帜》《看见》《寻找》三个单元,讲述了公益助学、西部支教、志愿垦荒三个不同年代的热血青春故事,描摹了激情热血、有勇有谋、追逐梦想、敢闯敢为的青春模样,以跨时空的方式感染着新时代的观众,并以强烈的仪式感和正向的价值观引发当代青年“何为青春”的思考。

2.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国风国潮融入百姓日常。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网络视听节目的重点选题方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作过程中,使观看节目成为学习文化知识、了解非遗技艺的重要渠道,无疑是将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最佳方式之一。如今的人文类节目在技术加持下有了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也与当代社会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呈现出更多创新特色。例如,在优酷出品的《锵锵行天下》第三季中,节目以江南文化为主题,主持人窦文涛与嘉宾一起畅游江南,向当地学者、非遗传承人请教非遗文化,向世界展示独一无二的美丽江南。又如,浙江广电集团推出的《丹青中国心》节目将宋画与多种艺术形式融合,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展现宋朝名画和民间风俗等,邀请艺术大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属浙江广电集团的《国风无双》作品,以AI技术手段让观众以全新视角领略“国风国潮”的文化魅力。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