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人作为在人机传播中的重要交互角色,展现出了高效性、精准性、个性化、交互性、全天候服务以及多样性与灵活性等特点,推动了人机共生新纪元,促进了数字文明建构,在元宇宙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探讨了元宇宙背景下“人—设备—数字人”的多模态交互、主体人直接控制数字人的交互方式,分析了数字人在媒体传播、时尚设计和商业服务等领域的典型应用,以期为数字人的交互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元宇宙 数字人 交互设计 商业服务
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体,正逐渐成为人们社交、娱乐、工作和学习的新平台。在这个新兴的数字空间中,数字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用户个性化的化身,更是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数字人的交互设计既有基于身体美学的高仿真性,又有基于具身认知的可感知设计和基于文化认同的个性化。在实现方式上,超真感的多模态交互、沉浸式的情感交互以及个性化需求的智能交互,共同构成了数字人交互式设计的核心。这些交互方式不仅增强了数字人的互动性,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体验。数字人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传播效率,拓展了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又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听和交互体验,推动了产业链升级与智能化发展。
一、数字人交互设计的核心特点:融合美学、认知与文化的创新实践
数字人交互设计融合了美学、认知科学和技术工程的精华,为构建更加人性化的虚拟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进步,数字人不仅能够模拟真实人物的外表和行为,更能在多维度上实现高度互动。
1.高仿真设计:数字人的身体美学与技术融合。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与身体体验的紧密联系,而数字人的高仿真设计正是这一理论在虚拟交互领域的重要体现。通过高度逼真的身体美学设计,数字人不仅在外观上模拟真实人类的外貌、皮肤纹理、衣物质感等细节,还在动作和表情上追求与人类无差别的自然流畅度,这种设计使得用户在与数字人互动时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获得与真实人际交往相似的体验。数字人的微表情捕捉技术能够精准再现面部肌肉的微妙变化,从而映射出内心情感的波动,让用户感受到数字人的情感反应如同真人一般真实可信。这种高度仿真的身体美学设计,让用户的身体感知和认知过程在虚拟交互中得以延伸和扩展,从而增强用户对数字人的认同感和沉浸感。例如,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和世优科技合作的数字人“阿央”,通过对人体比例、肌肉结构、皮肤纹理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将这些美学元素融入数字人的设计中,从行走的姿态到手指的微妙弯曲,无不展现出人类动作的自然流畅,通过实时数字人、实时渲染等技术,使其拥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呈现出高度仿真的形象。“阿央”已参与主持了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暨数字消费节、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消费节等重大活动,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2.可感知设计:数字人的具身认知与情感互动。可感知设计强调数字人通过具身认知与用户进行情感互动,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不仅依赖于大脑,还与身体和环境密切相关,数字人通过模拟人类的肢体语言、表情和动作,使用户在交互中感受到更强的社交临场感,仿佛在与真实人类互动。数字人通过可感知设计,如逼真的面部表情、自然的肢体动作,营造出仿佛真实社交伙伴就在身边的感觉,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的真实性和沉浸感,还通过情感共鸣增强了用户与数字人之间的连接,使用户在交互过程中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形成更加自然、智能和人性化的交互体验。用户在与数字人的情感互动中,凭借具身认知和所感受到的社交临场感,获得更加丰富、深入且自然的体验,让数字人不再是冰冷的技术产物,而是能满足情感需求、带来独特交互感受的存在。例如,三峡旅游集团打造的文旅AI交互数字人“鲟侠船长”,在 “鲟侠船长” 模型构建初期,让演员模拟驾驶船只、讲解景点、与游客互动等典型动作,对演员进行全方位动作数据采集,实现数字人动作从现实物理空间到虚拟数字空间的精准映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