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录片是“一带一路”奋进历程和伟大成就的重要传播载体,其创新表达方式能够将“中国名片”传播到全球各个国家。本文从纪录片的选题内容、表达方式、传播路径三方面探究纪录片谱写丝路故事的创新路径,为准备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制作“一带一路”纪录片的团队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纪录片 “一带一路” 非虚构影像 国际合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出访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与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视听领域积极以影像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多样化的纪录片作品作为非虚构影像的一种类型,以还原历史场景、传播国家形象和文明交流互鉴为重要切入点,为“一带一路”的落地进行舆论引导。目前已有多部优秀纪录片以非虚构影像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奋进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如《通向繁荣之路》《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共同之路》等。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内容涵盖了近70个共建国家的典型案例,多角度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及广泛影响力。本文从选题内容、表达方式、传播路径三方面,分析纪录片讲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故事的创新路径,为后续的“一带一路”纪录片创作提供借鉴思路。
一、选题注重价值引领,拓展国家形象国际传播
植根历史厚土的“一带一路”倡议经过不断努力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从当初的蓝图变成今天的实景。许多纪录片生动地讲述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成果,也展现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打开了国际传播窗口并将“中国名片”传播到世界各地。
1.多维展示国家形象,深情书写中国名片。中国为“一带一路”做出的努力已经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在基建、农业、能源、交通等方面推动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给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各大媒体纷纷创作节目来加以铭记和宣传这一成就,将目光聚焦在传播中国形象、展现中国力量上,深情书写中国名片。例如,《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展现了中资企业承建的光伏电站点亮了埃塞俄比亚的偏远村落、“中国制造”的卡塔尔新能源公交车、中国企业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桥连接克罗地亚南北国土等建设成果,这些都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靓丽“名片”。又如,在《共同之路》中,观众看到了卡塔尔的卢赛尔球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卡塔尔世界杯的激情时刻;记者在哈萨克斯坦遇到了阿妮塔和元朝辉夫妻,新丝路既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也见证了他们越做越大的跨国电商事业;在肯尼亚中国建设的“万村通”项目,让孩子们的人生拥有了无限的可能。在这些纪录片中,无处不在的中国身影既升华了主题,也传播了中国形象。
2.聚焦历史文化交流,增进当代文化自信。“一带一路”沿线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故事是支撑“一带一路”纪录片的核心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今天、地理与人文在纪录片中被娓娓道来,既体现出了创作团队以开放的姿态尊重多元文化寻求共存共融共赢的目标,也让观众看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以及从中进一步领悟到节目传达出的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传承精髓。例如,《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带领观众直抵长安,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到拜占庭帝国的金币,还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古叙利亚文的墓碑等,为实现各国互联互通留下的历史印迹体现了中国“丝路人”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又如,《与丝路打交道的人》中,张掖的丹霞地貌、云冈的石窟造像、新疆的沙漠杨林,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在纪录片传播过程中也流进了每一个观众的心底。随着纪录片揭开尘封的记忆,每一位观众看到了深藏自己心底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3.有力回应时代主题,打开国际传播窗口。“一带一路”是顺应时代大势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是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连接东西方历史和当代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