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对不起,我只是想要一个好看的文身。”这是一位14岁少女在得知自己一时冲动之下的“潮流”行为,将可能面临76万元天价清洗费用时的哭诉。
年仅14周岁的小雯(化名)经朋友介绍来到某文身店咨询文身事宜,双方以150元价格成交后,店员在小雯双臂文上花图,在手腕处文上两个汉字。事后,小雯妈妈将文身店经营者告上法庭。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文身的清洗费、祛疤修复费进行鉴定,经四家医院门诊检查,鉴定机构认为需要进行8次激光治疗,按照文身面积共计费用769800元。最终,法院判决文身店主担责60%,先支付一次清洗费9.6万元。
一个小小的文身引发一场天价赔偿后,引发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关注,而这仅仅是如今席卷全国的“未成年人文身潮”中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家长因为孩子文身发帖求助:“天塌了,儿子不回家天天去台球厅,找到人时,发现他文了花臂,看着满手臂的文身感觉太绝望了。”
还有不少关于清洗文身的求助帖。一位家长发了一张位于手臂正面、巴掌大小的文身照片,照片里的文身显得色泽不一,凹凸不平,令人触目惊心。他还提到,孩子13岁的时候偷偷文身,胳膊正面有一个很大的图案,两年来他带孩子找到文身店清洗几次未果,还增生了很多疤痕和疙瘩。“店家愿意一次一次清洗,但是根本洗不掉,我现在一点也不相信对方,是不是能起诉他?”
文身,这个曾经被视为小众的“审美”方式,如今已悄然成为青少年争相效仿的“个性表达”。然而,在这股风潮背后,却隐藏着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从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短视频内容,到监管缺位下的非法经营,从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健康风险,到清洗文身时的高昂代价。一场以未成年人皮肤为赌注的“商业赌局”正在上演,与此同时,这一看似“个性化”消费背后的隐忧与陷阱更不容忽视。
“15岁的文身,让我自卑至今”
10年前,15岁的张豆豆第一次文身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酷,反而成了长期的困扰。
那时的张豆豆是一名叛逆少女,每天翘课去网吧打游戏,周围坐满了和她差不多年纪的未成年人。当时,她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这些人几乎都有文身。“太酷了”,张豆豆很羡慕,跃跃欲试。
第一次文身,张豆豆只想文几个英文字母,彰显一下个性。对于还是初中生的她来说,当时很难负担得起。
“我到处去打听,文一次需要两三百元,我付不起。”正当她发愁的时候,在经常去的美甲店,被店员打动了。美甲师说自己会文身,于是就动手拿文眉机给她文了几个很丑的字母。“因为太丑了,都没有收我钱。”张豆豆后来才知道,美甲师只去文身店当过一个月的学徒,觉得太难就没再学了。
美甲师还告诉她,文眉机文出来的东西,属于半永久,一两年就没了。谁知道,这几个很丑的英文字母从此就留在了她的胳膊上,再也没褪去。在被朋友们笑话了半年后,她忍无可忍,回到地下商城找美甲师处理,发现这家店已经倒闭。此时,张豆豆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得很惨。
“15岁的文身,让我自卑至今。”想起往事,张豆豆十分后悔。文身,实际上是不可逆的“皮肤烙印”。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潘搏解释,文身是一种将色素注入皮肤中的艺术形式,通常会用文身机将彩色或黑色的墨水注入皮肤的深层。这些墨水颗粒比较大,免疫系统无法清除,因此文身很难消失。
无奈之下,半年后,张豆豆只好用人生第二个文身把这几个字母遮住了。同时,张豆豆对文身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她决定学习文身,一来省下文身的钱,二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文身。
“未成年人文身肯定要后悔的。”张豆豆反思,未成年时没有经济实力,几十元甚至两三百元也很难找到手艺好的文身师,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在自己身上文了一个很丑的图案,特别是有可能面临退学,成年后找工作陷入窘境等。
自从张豆豆进入文身行业,她发现,像自己当年一样盲目、最终冲动文身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学习了四五年后,张豆豆自己开了家文身店。她给自己定下一个底线,就是不给未成年人文身。
“店里经常会来一些打扮得看似很成熟的孩子来询问,很难从外貌上分辨到底有没有成年。”张豆豆说,很多人说话会显得比较稚嫩,这时候就会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拿不出来或者未成年的,店里就会拒绝提供文身。
但并非所有文身店从业者都有这种自律。在张豆豆的文身店对面,新开了一家文身店,这家店收费很便宜,一个花臂可能只要几百元,并且对消费者“来者不拒”。张豆豆坦言,“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良莠不齐”。
“这个行业门槛很低。”北京某文身店店主周为介绍,整个行业最早一批的从业者,并非由具备美术功底的文身师带动发展,而是一些人为了生计开始摸索,看到合适的图案就拓下来,文在人身上。最典型的是当时风靡一时的“雕牌”肥皂包装上面的老鹰,引发了第一代文身师的争相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