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我们,流行去奶茶店养生
作者 赵淑荷
发表于 2025年4月

新式茶饮开始打健康牌了。

如果以最具代表性的喜茶和一点点的崛起作为元年,那么,2010年前后发展至今,新式茶饮走过 15 年,已经到了求新求变的阶段。

从植脂末到真奶,从冲兑到人工现摇再到手工鲜榨,尽管奶茶越来越“高端”,却始终不能摆脱高糖脂、不健康的阴影。“肥宅快乐水”的名字加诸其上,对很多茶饮忠实消费者来说,“快乐”总是与“堕落”相伴出现。

面对“堕落的快乐”,人们多少会有点“战战兢兢”。根据2023年《中国新式茶饮大数据研究及消费行为》调查数据,49.4%的茶饮消费者会担心健康问题,42.2%的消费者更在意是否长胖。

消费降级的调侃,流行了很多年,但没有人真的甘心给自己的生活降级。相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对养生饮食的重视日甚一日。

越来越刁的嘴和越来越苛刻的健康需求开始关心:喝进嘴里、抚慰肠胃的这个甜蜜之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茶饮透明化之战

在上海某服装公司工作的雨纯是一个“资深吃货”。哪家餐厅在上海新开张,哪个餐饮品牌出新品,她都会第一时间去尝试。对美食更新极为敏感的雨纯注意到,在糖分选项之外,很多茶饮品牌开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雨纯发现,她和妈妈都爱喝的霸王茶姬,去年,在小程序点单页面增加了丰富的产品信息标识。

霸王茶姬向南风窗解释道,以一杯中杯、标准冰、不另外加糖的标准版(与轻咖啡因版区分)伯牙绝弦为例,根据标注信息,这款饮品升糖指数为14,属于“低GI”饮品;其热量为130大卡,约等于半颗牛油果。

在霸王茶姬的公众号里输入对应饮品的名字,还可以看到更加详细的“产品身份证”。以青青糯山为例,这款“原叶鲜奶茶”原料产地是云南昆明,主要成分是糯米香绿茶、优质牛乳、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最佳饮用时间是2小时内。

雨纯还指引南风窗搜索更多的品牌。比如,连锁咖啡品牌Tims也在每款饮品的页面上标注了热量值,一杯拿铁的热量约为163大卡,“小于一个梨的热量”。

2023年,上海试行了《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其内容包括“鼓励食品生产者生产低盐、低脂、低糖食品,并在包装上做显著标识;鼓励食品经营者开设低盐、低脂、低糖食品专柜;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发和提供低盐、低脂、低糖等健康食品,并对食品的热量和主要营养成分等进行标识”等要求。

去年,上海进行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项目,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四种成分含量,将饮料区分为从A到D四个等级,推荐程度递减。在霸王茶姬的点单程序上可以看到,它的招牌饮品伯牙绝弦,营养等级是B。

这场看似肇始于去年的“茶饮透明化之战”,其实已经在近几年人们对配料表的关注当中,积蓄了力量。

在货架上取下商品,翻转过来,看密密麻麻的配料名称,已经是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的新式习惯动作。这种人通常被称为“成分党”。

成分党起源于美妆护肤赛道,指那些比起注重品牌效应,更关注产品成分的护肤品发烧友。在他们看来,动辄上千元的奢侈品,不如下了猛料的二裂酵母和神经酰胺。

现在,成分党已经出现在各个消费品类当中,就连最普通的调味品,都已经顺应成分党影响,出现了“薄盐酱油”这样主打低盐的升级产品。

这种深刻改变的起因已经很难追溯,我们大概能想起的是,“科技与狠活”这个说法的流行,以及“反式脂肪酸”的“暴露”。广泛存在于含有氢化植物油和人造奶油的加工类食品当中的反式脂肪酸,曾经引起零食行业的震动;后来,各大品牌改良配方,在包装增加“0反式脂肪酸”的标识,都是为了在这场健康转型之战中,留住过去曾为其口味上瘾的消费者。

越来越多的茶饮品牌也开始乐于让消费者知道,“这杯茶里到底有什么”。

喜茶在一些门店开了真果现剥的窗口,做了真果现剥的慢直播。那些在社交软件上自曝“在喜茶后厨切了一天水果/捣了一天冰块”的门店员工,就是进一步向消费者传达新式茶饮现切、现榨、现冲的强烈印象。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