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干活,机器人养老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 朱秋雨
发表于 2025年4月
2025年3月26日,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新天地秀场

机器人这条赛道到底有多热?它已经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机器人企业考察商的“黄牛”。

一位IP在上海的企业考察组织者报价称,目前该机构组织了众擎机器人的考察参观团,散客2000元/人,4月底安排参观。

“宇树呢?”南风窗问道。

“3000元/人,3月底就能去。”这位“黄牛”答。

2025年,穿着大花褂子的宇树机器人在春晚亮相,类人形态的人形机器人火遍全国。到了3月,包括宇树、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在内的头部机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回复南风窗称,最近机器人太火,全公司行程太满,连接受采访的时间都没有。宇树市场负责人表示:“最快也要到今年6月后才有时间。”

3月,全国两会首次将代表机器人的“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推动了行业的火爆。深圳的众擎机器人在3月3日发布视频,旗下人形机器人完成了前空翻。一位业内人士对南风窗评价道:“这一翻,又是好多个亿的融资。”

“2025年是中国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机器人资深从业人士、学者孔博总结道。江苏机器人公司云幕智造的董事长贺亮3月12日发朋友圈说:“我们正在开展产能和供应链建设,紧张又兴奋。”

但兴奋之余,身处其中的人都清楚,实现机器人干活,甚至机器人养老的终极目标,还要克服技术、场景、数据、稳定性等种种瓶颈,机器人行业尚未迎来真正的黎明破晓时刻。

全国第一个买机器人的“90后”

如果不是官方客服的提醒,杭州“90后”张璐还不知道,自己竟是全国第一个买下智元人形机器人的人。

3月10日,张璐以9.8万元下单了机器人套装。工作人员却 “好心劝说”道,这款机器人多是公司、学校采购,“你是第一位个人(客户)来买的,现在后悔,我们拦截(订单)还来得及”。

张璐拒绝了“好心劝说”,她相信机器人是大势所趋:为何不早点自学组装机器人的方法,赢在起跑线上?

从看到相关新闻到拥有一台人形机器人,张璐只用了一上午。那是3月10日早晨11时07分,一条官宣新闻进入她的眼帘: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发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基座,以及机器人领域的开源数据集。

她为该公司“开放的姿态”所吸引,也对年轻的天才创始人颇有好感。11时52分35秒,张璐逛完智元机器人官网,迅速下单整机套餐。价值9.8万元的灵犀X1,高1.33米,体重66斤,为了拥有它,张璐瞒着父母,借了花呗。

到手的机器人并非如电影《机器人之梦》那样,只要出钱,完整的机器人就会投递在她眼前。当天下午,她收到了客服人员的消息,灵犀X1到货后需要客户自己组装,“涉及机械原理,需要运控电子知识”。这对在社区工作的张璐而言,是从未涉足的领域。对方说:“确认签收前如果感到非常有压力,我帮您申请退货。”

张璐却铁了心要拥有一台人形机器人。网络上的“机器人商业模式”给了她信心,很多租赁机器人的二手商家,日租金从几千元至一两万不等。一位出租宇树机器人的普通消费者还透露,按租金8000元/日计算,只要出租40天,购买一台机器人的本钱就能赚回来。

张璐把自己买机器人的全程发到了社交媒体上,“第一条播放量已经达到10万”。她承认,她想利用人形机器人的流量,开启一个自媒体账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上海群芯电子科技公司技术总监王真星,也在2025年购入了一台人形机器人。选购过程中,王真星拜访了国内头部公司,如智元、宇树、众擎等,最后才敲定一款。他最大的感触是,“目前的行业整体还不规范,但不规范就是有机会”。

一位出租宇树机器人的普通消费者还透露,按租金8000元/日计算,只要出租40天,购买一台机器人的本钱就能赚回来。

“不规范”指的是,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基本没配备完整的售后保障服务,保修期很短,“坏了就是坏了”。

与此同时,当下公开发售的人形机器人普遍售价较高。以宇树为例,据王真星表示以及网络流传的一份宇树机器人报价表,宇树G1基础款机器人售价为9.9万。“但(基本款)是个大玩具,无法进行开源。”王真星说。

而关节自由度更多、可用于开源的宇树G1 Edu系列、G1-Comp人形机器人,售价则从19.9万到34.9万不等。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