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的4000亿,不止步的美的
作者 何子维
发表于 2025年4月
美的库卡机器人

谈及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消费者眼里,美的是大品牌。

同行们眼里,美的是老大哥。

投资人眼里,美的是大白马。

在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眼里,美的则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标杆。

创立于1968年的美的,从一个集资5000元的家电小作坊成长为世界级的科技巨头,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回头来看,中国企业里活过50年的少之又少,活了50多年还没有财务、经营危机的更是凤毛麟角。

202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美的却逆势迎来了历史性突破,全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大关。

这是什么概念?以平均计算,美的每天能进账超10个亿。横向对比,截至目前,部分家电企业虽然未公布去年全年营收,但可以从去年三季度的公开数据得知,1个美的集团,相当于1.5个海尔智家、2个格力电器、4.5个海信家电。

2025年,美的成为热搜常客,内容有关做减法。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把“以简化促增长,以自我颠覆直面挑战”作为新的一年经营思路,其中“内部沟通禁用PPT”等规定引起打工人的共鸣,被誉为打响今年反内卷的第一枪。

一骑绝尘的龙头还要动大手术,是否过分忧虑了,仍不知足?

“其实不只是2025年是变革之年,每年都是美的的变革之年。”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对南风窗表达了这家企业的进度与态度。

在美的,卫昶是分管研发的。他的工作是保证美的科技领先战略能够持续深化,既要做到长期布局,又要能够快速落地。

最近的一个亮点是,美的人形机器人样机在3月份首次曝光,这款机器人可以完成握手、递水、比心、跳舞、开瓶盖、打螺丝等动作。

机器人面世当天,市场迅速用脚投票,美的A股与港股双双拉涨,中国制造迎来新的想象空间。人们这才反应过来,造电风扇起家的美的,不再只是“一个卖家电的”,而是已经强势挺进了更深入且广阔的腹地。

转型,蓄谋已久。早在2017年,美的斥资300亿元,将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收入囊中,增加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库卡是站在特斯拉、比亚迪、宝马、奔驰身后的巨人,长期保持汽车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全球市占率第一。

这一收购并完成私有化的动作,事实上,是美的在成功光环下寻求拓展和转型的体现之一。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美的,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受限于追求规模的增长、粗放经营带来的市场乏力,用方洪波的话来说,“家电业务已进入存量阶段,要穿越周期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找第二增长曲线”。

美的副总裁、CTO卫昶

彼时,海尔、格力也试图换条腿走路,一个忙着国际化战略、品牌出海,一个盯上了手机与新能源。

当许多消费企业在一个一个突击式产品、一环一环复杂的管理中越陷越深的时候,美的穿越了半个世纪,还能撬动4000亿。观察美的,其实是捕捉一个企业顺势而为的能力。

美的则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既做加法也做减法,提出“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战略主轴,基本上推翻了过去30多年依赖的“低成本+大规模”经验,从规模导向转为利润导向,并通过数字化转型、技术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这一战略转型,包括过程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壮士断腕,撑起了美的之后十年的增长。方洪波在数年后仍反思道:为什么不趁经营良好的时候,就调整否定、变革发展?

面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巨大改变,面对人口红利将尽、成本优势下降、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的不利局面,企业在不确定下做出确定的选择,危机总是无处不在。尽管在时间的维度上,美的不算是一家“新”消费企业,但这家企业走过跨界转型的路,却是几乎所有新消费品企业都将面对的。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