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重回白宫之后,美俄关系呈现罕见的缓和趋势。与拜登时期的冷若冰霜相比,双方互动之频繁,交流之深入,态度之温和,让人瞠目结舌。欧洲则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如砧上之肉。两个现代帝国,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一个陆地相连,一个隔洋相望,都在磨刀霍霍。
俄罗斯志在必得,乌克兰现在处于最容易拿捏的时期,除了克里米亚半岛和乌东四区,乌克兰的黑海出口敖德萨地区也已经被盯上。
特朗普则是对格陵兰岛垂涎欲滴,在实践层面展开了一系列攻势。先是在不久前派了他的儿子到格陵兰岛走了一遭,近日又遣副总统万斯夫妇“登岛巡视”。
特朗普在3月29日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News)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美国会拿下格陵兰,没错,百分之百。”
现在的欧洲人,在担忧乌克兰前途的同时,也不得不忧虑自身的命运。
心照不宣
已经有欧洲的观察者在忧虑欧洲是否处于一种被宰割的处境。美俄缓和与“调情”的时机,正是乌克兰和欧洲空前虚弱的时刻,欧洲的边缘地带,暴露在两个血盆大口之下。
你拿乌克兰,我拿格陵兰。人们合乎逻辑地分析,俄美双方似乎将心照不宣地相互支持对方在欧洲实施领土扩张:俄罗斯把占乌克兰国土面积20%的乌东地区收入囊中;美国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丹麦王国的自治领土格陵兰岛纳入自己的版图。
如果这一分析成立,那么我们就能理解特朗普为何宁可失去欧洲盟友,也要与俄罗斯大搞“缓和”。他一意孤行地与普京提出的停火条件“相向而行”,许多欧洲人都觉得被美国抛弃了。
为了获得俄罗斯“信任”,特朗普大幅让步,几乎全盘接受了俄罗斯向乌克兰提出的“和平条件”:割地,裁军,中立。对基辅来讲,美国一夜之间从最有力的支持者变成了最残酷的帮凶。
特朗普甚至不惜以“釜底抽薪”的方式,断绝对乌军的武器供应和情报分享,把年轻倔强的泽连斯基重新逼回到谈判桌上来,让乌克兰人悲愤满腔,无言以对。
也只有在看到美俄之间的领土扩张交易可能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理解特朗普对他的欧洲盟友为何如此冷若冰霜。他不仅将欧洲排斥在整个俄乌停火谈判进程之外,甚至在与普京电话畅谈两个多小时之后,连给德英法欧洲大国政府首脑通报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垂涎已久
特朗普并不是第一个对格陵兰岛感兴趣的美国政治家。早在1946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议向丹麦王国支付价值一亿美元的黄金把格陵兰岛买下来,但哥本哈根不愿意,后来事情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