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们
作者 朱天衣
发表于 2025年4月

当初会想移居到山野,主要原因便是狗儿猫女越来越多,城中真的不太适合动物居住,即便是郊区,三五只狗相伴便已是极限。虽然猫女儿的数量弹性大一些,但整日把它们圈养在屋内,终究是心疼的。

尤其是阳光大好、风清树摇的日子,看着它们那一双双渴慕的眼睛,真觉得有为它们找个更宽阔家园的责任,住在人群汇集之地,对他人、对自己、对动物同伴都是一种折磨。

因此,为了让狗活得像狗,猫活得像猫,人也活得像人,我们便远离人群,来到关西锦山居住。还记得初来此,最令我感受深刻的事,就是听到所有哈士奇的大合唱。

以往还住山下每值倒垃圾时,我总要严阵以待,这些喜欢随着《少女的祈祷》嚎唱的狗儿们,每每在我呵斥下,只能“嗷嗷”低鸣,那近乎呜咽的声音不知有多委屈;如今在山里,它们爱唱多大声就唱多大声。我永远记得当第一次听到它们纵情高歌,而旁边还有一群米克斯伴唱时的感动,我知道自己再也不必像个疯婆子一样,必须急急冲到它们面前大喊“闭嘴”。

我们乍居这山野时,四周都还无人居住,挨得最近的邻居,便是隔了条小溪的原住民同胞,彼此的住屋都被树林挡住了,日升日落整理菜圃时,或还能远远见着人影,平时最多就是鸡犬相闻。早耳闻其中住了一号人物,至今却仍未亲睹他的庐山真面目,大家都唤他“马英九”,因为长得真像,人也老实。不过他的轶事也不少,听说一次酒后开心,和友人翻进附近的“金鸟乐园”,园里有个大水池,专供海狮表演,他老兄兴致高昂往池里一跃,哪知道那天池中一滴水也没有,这一跳,便把脑袋给撞坏了,大家都为他那俊俏的脸惋惜不已。最近则听说他被青竹丝蛇吻了,又是吻在头部,他老兄坚持不就医,最后头肿得老大,才被亲友押去医院救治。

另一位挨得比较近的邻人,则是三百米远的一位独居原住民老人,他用废竹子搭了一间屋子,没电,没自来水,屋前一片地种着花生、地瓜、香蕉,便这样不扰人地自给自足过活。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