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家训

教育小孩是件非常难把握的事。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外部环境又千变万化,家长就算有一肚皮正确的三观、先进的知识,有时候也拿孩子无可奈何。现在弘扬传统文化,有些家长就指望从古人那里学点儿教育孩子的本领。但在我看来,古人在这方面的困惑,不比我们少。
在古时候,做父亲的是不大肯和孩子亲密的。陈亢听说孔子“远其子”,不怎么搭理孔鲤,就佩服得不得了,说君子就该这样。我翻过一些这些君子们留下的家训,有没有道理我不敢说,但它们的风格让我想起一个人,《围城》里方鸿渐的爸爸。方遯翁不放过任何一次训诫儿子的机会,格言警句随时处于井喷状态。可惜方鸿渐不太愿意听。他在三闾大学碰壁,本想写信回去诉苦,一想到无非是引发方遯翁一堆“咬紧牙关,站定脚跟”“亡羊补牢,教学相长”的教训,就觉得灰心。“这是纪念周上对学生说的话,自己在教职员席里旁听得腻了,用不着千里迢迢去搬来。”就像《家诫要言》说:“进学莫如谦,立事莫如豫,持己莫若恒,大用莫若畜。”《朱子家训》说:“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这些话单独拿出来看,当然不错,但和方遯翁的“亡羊补牢,教学相长”有什么两样?古今人情相去不远,我就不信方鸿渐受不了的东西,古代的孩子会欢喜受用。
我觉得这些家训仪式感大于内容。倒是乱世时的一些家训,顾不上太多粉饰,反而能看出一些真实情形。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