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国7200多所县域高中里,湖南省衡南九中(以下简称九中)是不起眼的。
它远离县中心。从衡南县教育局出发,开车约40分钟后才能抵达。
它生源差。中考招生时,衡南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为950分,九中招的是700分以下、县排名四五千名后的学生。2019年前,全校考上本科的人数是个位数。
但2024年,这个数字突破130。
你可能以为这是一个偏远县中励志逆袭的故事,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别样的意外之喜,它的背后是一个县如何为了孩子变革的故事。
故事的主题就写在九中心育楼旁一块蓝底白字的立牌上——我们的育人目标是:把来九中就读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在2024年的心理健康普查中,九中学生抑郁、焦虑等问题的严重程度反倒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递减趋势。打架、斗殴、欺凌、偷盗事件为零。
九中只是衡南县的缩影。六年前,衡南县便开始举全县之力专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脱胎换骨
在九中的知心屋,一个一米八的男生满地打滚、哭闹。他无法连贯地表达,“我是个被世界抛弃的人”“我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这么不公平”……三个小时里,他支离破碎地讲述着自己的痛苦。
一旁的全玲玲穿着高跟鞋,站不住了,跟他说:“你看老师穿着高跟鞋,咱们坐着聊行吗?”男生仍自顾自地说着,不搭理她。
全玲玲是九中的心理老师,也是湖南省四个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之一。眼前的这个男生在宿舍睡觉从不脱衣服,永远穿着长袖、长裤和鞋子。天气再热,他也要在短袖校服外面裹一层长袖校服。
开设团辅(知心屋的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老师组织学生们分别说出大家的五个优点和五个缺点,这个男生冒了火,“这不公平,你们就是在针对我”。
全玲玲寻找背后的原因。她了解到男生的父母在外务工,奶奶年纪大,家里的一切能省则省。晚上要么不开灯,要么只点一个小灯泡。水龙头不能打开,要一滴一滴接在盆里。他读初中时受过同学欺负,到了九中,仍然认为每个人都对自己心存恶意。心理委员是第一个到他家做客的人,也被曲解为“有目的的接触”。
他对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不要我,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于是,全玲玲找到他的家长沟通,高中三年都没有停止。亲子关系逐渐缓和,孩子考试进步,打电话向母亲要礼物。母亲非常生气,向全玲玲抱怨,“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凭什么要给他买礼物,我哪来的钱”。“给他买杯奶茶也可以,孩子需要的礼物不用多么贵重,重要的是肯定、表扬的态度。”全玲玲说。
母亲逐渐改变,把精力放在他身上,从零开始学习沟通的方法,了解他喜欢什么。
“我们建议父母重新参与他的生活,补足童年的爱,哪怕是像哄小孩一样哄哄他,只要让他能体会到有父母爱自己的感觉就好。”全玲玲说。
经过一年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这个男生的情况好转。他最喜欢沙盘游戏,看到内心在沙盘上具象化的展示后,他渐渐学会理解、处理他人情绪,成绩也从倒数开始逆袭。高二那年,他考了班级第一。
九中是衡南县第一批“家校共育”的试点学校。心育楼是全校最新的一栋楼,知心屋就在第三层。
知心屋内的房间被刷上不同的颜色,个辅室里有两把靠椅,一把红色,一把粉色,成90度角。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座,而90度是最能让人感受到信任的角度。
在情绪宣泄室里,地上铺着彩色地垫,墙壁贴着海绵毯,拳击桩立在泡沫垫上,学生可以戴上拳套,跑动、出拳、重击。
在沙盘室里,靠墙摆放着三个四层立柜,每层摆满了大小不一的手办、模型,沙盘的沙子没有一丝褶皱。学生来到这里,指尖抚过沙子,无法说出口的心事都被划成线条、圆圈,戳成小洞留在沙子上。
知心屋外面有一个心理信箱,收集不敢踏入咨询室的学生留言,老师回信,密封送达。
当然,知心屋办公室的墙上贴着值班表和工作条例,心事和情绪都是隐私,要重点保护。墙边的文件柜上了锁,只有心理老师有钥匙,必要时,也只有心理老师有权打开。
知心屋还专门为高三学生提供绿色通道,其他年级需要预约,高三学生只要上楼,就可以直接找心理老师。老师会走进每个高三班,定期开设解压课,告诉学生如何排解、调试,用最佳的状态迎接人生大考。
衡南县每个中小学都有这样的知心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