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60亿元,一举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该片的导演“饺子”与电影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一样,从医学院毕业后,他没有按父母的意愿从医,而是辞职回家捣鼓动漫。历时十年,身兼编剧、导演、配音等职,他用“死磕”精神打造出两部口碑与票房齐飞的动漫电影《哪吒》,在改写中国动漫史的同时,也点燃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弃医从“漫”,
凭一部短片引来伯乐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出生在四川泸州,父母都是医生。高考时,他听从父母的建议,报考了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但这个成绩优异的“乖孩子”,在大学三年级那年生出一颗叛逆之心。
杨宇从小喜欢画画、看漫画,读大三时,他偶然接触到三维动画软件Maya,发现一个人也能做出精美的画面。这让杨宇对这一行兴趣浓厚起来,开始自学做动漫。
大学毕业后,杨宇没有听从父母的劝告从医,而是坚定地跟着兴趣爱好走,开始制作动画短片。在成都一家小广告公司工作1年后,杨宇辞职回家,开始在电脑前埋头做动画。
谈到刚入行时的艰苦,杨宇唏嘘不已:“没有进培训学校,没有老师,没有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时候都在碰壁。亲戚朋友也觉得我不务正业,这一段时间走得挺艰难。”
为了完成一部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杨宇一个人用了3年零8个月。杨宇的父亲去世后,家里仅有的收入就是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他跟母亲住在一起,吃超市的特价菜,不买新衣服,尽量不出门。杨宇说:“那三年多的时间,我生活在空间站似的,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任何行业都是如此,想出人头地就要坚持梦想,默默付出,不断积累经验。他介绍:“那是我的第一步,因为想做长片必须做有短片的经验积累,迈不出第一步就没有下一步。”后来为自己的这部作品署名时,他随手写上了感觉很中国、很美味的“饺子”。
出人意料的是,杨宇的这部处女作一经发布就在网上爆红,狂揽30多个国内外奖项。其中包括2010年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最高奖“评委会特别奖”,成为中国参赛短片中唯一获奖的作品!
被这部作品打动的“粉丝”中,有一个叫易巧的年轻人。他打听到作者的个人经历,觉得难以置信:杨宇居然放弃了学习4年的药学专业,辞职在家自学动画,一个人花3年多时间独立完成整部短片!当时的杨宇,在他心中简直成了偶像一般的人物。
后来,易巧成为光线传媒旗下动画公司“彩条屋”的执行总裁。这是一家做动画电影的公司。任职之初,他开始从各地网罗动画人才,“饺子”杨宇是易巧首先想到的人。
当时杨宇在成都一家动漫公司做些外包的工作。偶尔,他也会接待几个登门拜访的“骗子”投资方,想借助杨宇的名气一起“忽悠”项目和资金,他自然冷言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