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以数为据的领导方法
作者 曹应旺
发表于 2025年4月

毛泽东向来重视把方法搞对头,尤其重视解决领导干部的方法问题。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组织者“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所说的方法,一个重要方面是重视数据、掌握数据、运用数据的方法。

重视数据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其根本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和“具体实际”都是有数据支撑的“实事”和“具体实际”,离开一定数据的“实事”和“具体实际”是不存在的。

在延安,毛泽东认为经过整风学习中国共产党已有很大进步,进步的标志就是“现在各方面的工作都注意计算数字,实事求是,联系群众。”将注意计算数字同实事求是、联系群众并提,可见毛泽东对数据的高度重视。在山西兴县蔡家崖召开的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是由各种数据组成的实际情况。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时其中一条是“胸中有‘数’”。毛泽东指出,“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要“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

实际情况是由一定数据组成、支撑的实际情况,这是毛泽东重视数据的唯物论。质量与数量的对立统一关系,“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要“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这是毛泽东重视数据的辩证法。

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武装斗争是斗争的主要形式。毛泽东的军事代表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在这两篇著作中,毛泽东深入阐述了军事工作必须重视数据的方法。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指出,“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军事将领要达到智勇双全需要学习和使用一种方法,“那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毛泽东所说的“其特点”是包含一定数据的特点,“其发展”是包含一定数据的变化,各方面情况是包含各方面数据的情况。毛泽东指挥作战重视在数据基础上的计算,强调没有计算就是失败之道,指出:“战略指导者当其处在一个战略阶段时,应该计算到往后多数阶段,至少也应计算到下一个阶段。尽管往后变化难测,愈远看愈渺茫,然而大体的计算是可能的,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退却阶段时必须计算到反攻阶段,反攻阶段必须计算到进攻阶段,进攻阶段时又须计算到退却阶段。没有这种计算,束缚于眼前的利害,就是失败之道。”

《论持久战》所论的为什么是持久战,是依据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等因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而这些因素是包含一定数据的,这些数据依主观努力的不同是会有变化的。毛泽东指出:“战争的长期性是确定了的,但是战争究将经过多少年月则谁也不能预断,这个完全要看敌我力量变化的程度才能决定。一切想要缩短战争时间的人们,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力量减少敌人力量之一法。”《论持久战》论述怎样进行持久战时,强调发扬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指出:“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毛泽东认为:“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这不仅要求重视数据,而且要求在重视数据、掌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好数据,这样才能夺取持久战的胜利。

重视数据也是毛泽东对经济工作的要求。在赣南,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进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在延安,毛泽东指出:“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用之者疾,为之者舒,是要塌台的。”这是强调消费数不能大于生产数,财政支出数不能大于财政收入数,违背了,日子是过不下去的。针对陕甘宁边区当时存在的经济困难和“鱼大水小”的矛盾,毛泽东一方面重视采取精兵简政的政策,一方面发动和领导了大生产运动,牢固地建立起抗战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号召领导干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必须重视自己生产,指出:“在我们陕甘宁边区,则更由于部队和机关的人数和边区人口比较,所占比例数太大,如果不自己生产,则势将饿饭;如果取之于民太多,则人民负担不起,人民也势将饿饭。”毛泽东还要求:“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任何地方必须从开始工作的那一年起,就计算到将来的很多年,计算到长期坚持战争,计算到反攻,计算到赶走敌人之后的建设。”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就是要求军队数量的扩大要建立在经济数据能够支撑的基础上,超过人民负担限度的军队的扩大势必带来不利影响。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内撰写《论持久战》

面对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情况,毛泽东认为有一个必然到自由的过程,难以在事情开头时就心中有数。他说:“对于新出现的问题,谁人心中有数呢?我也心中无数。”但是,要重视数据,经过摸索,从“心中无数,慢慢就会有数。”对于筹建三峡工程,毛泽东既有“高峡出平湖”的远大理想,又反对心中无数时贸然开工建设,他认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样重视算账,认为算账才能教会干部学会经营管理方法,算账才能教会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公社,指出:“算账才能实行那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掌握数据

重视数据要求领导者必须掌握数据。掌握数据,心中有数,才有把握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怎样才能掌握数据、心中有数?毛泽东的方法是调查研究。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个县作系统的社会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这次调查,毛泽东掌握了湖南农会会员达200万的数据,由此认识到“农民入农会大多数每家只写一个人的名字,故会员二百万,群众便有约一千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农民组织起来才显示出力量。

本文刊登于《百年潮》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