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
似千军万马踏碎寒冰的撞击声,从舞台深处传来。大幕降下,机器人黑色的钢铁头颅缓缓出现在观众眼前,宛如“终结者”大军。
下一秒,带有压迫感的机器人突然集体“破功”。东北大花袄裹住它们的钢筋铁骨,白色绒毛小花边在关节轴承处轻盈地晃动,机器人的钛合金手转动着红手绢。
这群泛着冷光的钢铁大军,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晃悠悠地扭起了秧歌。
在2025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下文简称“春晚”)上,16个人形机器人迈着“魔鬼的步伐”,将《秧BOT》这一节目送上了当晚的微博热搜榜。
“就算你是技术前沿的机器人,过年也要在亲戚面前表演节目”,有网友调侃。还有人建议给机器人穿上足力健老人鞋,因为觉得它们走路动作不够灵活,像“钛奶”。
这场“机械猛虎细嗅花牡丹”的表演,来自杭州的宇树科技,该企业被央视新闻评为“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这家做机器人的头部科技企业,是如何让“钢铁侠”们演绎地道东北风情的?
不穿裤子的喜剧人
2024年8月,参加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时,H1还是一个走路会被地毯绊倒的“小奶娃”。在得知要和16名伴舞演员共舞完成《秧BOT》时,H1的“奶爸奶妈”们对它做了许多改造。
机器人该如何学跳舞呢?难道需要一人一台遥控器操作?
工程师为H1输入了一套根据视频直接生成动作数据的程序。有了它,舞蹈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H1立刻捕捉,然后生成指令代码,进入它们的大脑,也就是中央处理器中。工程师会对动作的细微之处做一些调整,所有看过舞蹈视频的H1就都学会了。凭借高自由度的关节和强大的电机,它们能做出单腿跳跃、原地360度转身等复杂动作。
动作学会了,换队形也是个难事。
H1这样的双足机器人,往往需要通过踏步来调整位置。它们无法做到像身边的舞蹈演员一样灵活优雅地挪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特意为H1设计了机器人舞步,把调整队形的动作融入舞蹈,让它们的动作更自然。
配合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技术,每个H1不仅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还能与伴舞小姐姐们互相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