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婷的黑眼圈,岁月不改的坚韧与美丽
作者 北方女王
发表于 2025年4月

这么多年过去了,梅婷的黑眼圈依然明晃晃地挂在脸上。

梅婷有一张中年人的脸,这张脸在她二十多岁刚出道时是这样,在她50岁这年也是这样,面对时间不动声色地坚韧着。

一双硕大眼睛外侧的阴影,有一点娇憨又危险的意味,将往日的温婉彻底粉碎,略显宽厚的鼻子将整张脸带到温润的古典气质。

作为红极一时的大美女,她眼角有了皱纹,却不曾消解她的美丽。

在最近正在热播的《六姊妹》中,梅婷接棒年轻演员沈月出演青年“何家丽”引发热议。年代剧想找到不出戏的年轻流量,以及年龄合适的中生代演员,简直是严肃的娱乐产业的困境。

梅婷的羽毛,她向来将其保护得周全,这一次,我们不得而知。

“好女不输男”

《六姊妹》剧如其名,讲的是六个女儿的故事,演员表里那一个个让人放心的演员名字:奚美娟、邬君梅、梅婷、董洁、高露……

近几年,讲述宏大叙事下个体命运的年代剧作不在少数,多年前梅婷主演的《父母爱情》至今仍是很多人会时不时翻出来的佳作,近几年的《人世间》《乔家的儿女》《小巷人家》也备受欢迎。

长达五十年中国百姓的生活变迁,摒弃小人物传奇化的手法,悲悯平实,故事耐人寻味。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港澳回归……浪潮下的种种变革,饱蘸普通人的各种活法,《六姊妹》也不例外,时代洪流没有偏爱何家任何一个女儿。

相对于其他年代剧,《六姊妹》最特别的在于它全女的家庭架构,这让观众可以感受时代变迁下的女性处境与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姐姐妹妹站起来,男性角色成为功能性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何家夫妻携家带口从扬州移居安徽淮南,在那个年代,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大家都觉得没生出儿子会被人瞧不起。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何家连得六个女儿,“想生儿子”成为最大的戏剧冲突。

在那样一段岁月,他们最大的烦恼,竟是“我没生出个儿子”。

梅婷饰演的何家丽是这个大家庭的大姐,从青年时期就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与稳重,自然而然承担起照顾妹妹们的责任,逐渐成为何家的顶梁柱。

长姐如母,她将头发剃短,想要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男孩子,哭着对父亲说自己会比男孩更强大,可以保护整个家。

何家丽这样的女性形象,显得超越其所处时代,具有先锋性。

关于“重男轻女”的思想,大姐何家丽一直坚信“好女不输男”,也努力着。可不得不承认的是,《六姊妹》是一部摒除真实残酷的年代剧,对于人性的阴暗面做了太多美化。

这符合了大团圆的收视需求,同样也削弱了时代反作用于人的深刻。

生儿子与谈恋爱成为剧集前后两大主题,六个姐妹之间有了争执,也是机械性地吵架、和好。

一家六个女儿,这剧情让人想到千禧年的经典老剧《家有九凤》,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处处是伏笔,九个姐妹各有各的性格,人物鲜活让人又爱又恨又喜又怜,时代的进程与人性的变幻细密链接。

反观《六姊妹》,却以一种颇为悬浮的童话状态失去了艰难年代的真实。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悲喜剧,在层层美化后,只剩下了欢喜。

大姐何家丽的扮演者,从沈月到梅婷的角色转换,让观众有些出戏,不知是导演担心沈月演技问题,还是太信任梅婷的演技可以战胜一切。

成年后的二代演员偏老,一个演员的年龄感是无法刻意隐藏的。

梅婷与邬君梅站在一起,不像母女像姐妹,父母和孩子两代人傻傻分不清,强行扮嫩让人尴尬,滤镜拉得再满也无济于事。

悠悠岁月,本应欲说当年好困惑,可一切都太干净了。美化过去,是创作者与环境的一场合谋。

梅婷一定很委屈,自己长相本身就显成熟,年轻时那张脸便不显年轻,尤其是那对黑眼圈,为她平添故事感。

要说她最广为人知的角色,一定是11年前《父母爱情》中的安杰。

梅婷将资本家大小姐娇贵、发脾气的样子,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类似风格的剧作一部接一部,却始终没有一部可以取代它的质感,豆瓣评分也从首播时的8.9分,涨到如今的9.4分。

这部剧讲述了郭涛饰演的海军军官江德福与梅婷饰演的资产阶级大小姐安杰,在时代沧桑的巨变下,八竿子够不上关系的两人相知、相爱、相守的爱情故事。

一个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一个是娇滴滴的美丽大小姐,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因缘分走到一起。

面对安杰的种种要求,江德福永远笑着包容。

安杰要求“喝水有喝水的杯子,喝茶有喝茶的杯子,喝咖啡有喝咖啡的杯子”,江德福就到处给她找各式各样的杯子。

安杰每晚要涂护肤霜,而岛上经常停电,江德福就用手电给她照梳妆台,手电筒也没电了,就为她点起了蜡烛。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