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很多可溶性岩石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地下空间,人们称之为溶洞。它们犹如一座座用宝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壮丽地下宫殿,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而对于在意大利工作多年的陈千川来说,重庆武隆的溶洞不仅是他的乡愁,还成全了他回乡后的创业之路。
为解乡愁,回乡创业
现年40岁的陈千川,出生在重庆市武隆区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犀牛村。12岁那年,陈千川随父母搬到了市区读书,但童年时,跟爷爷奶奶生活的美好画面,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在犀牛村附近一个茂密的山林下,藏着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溶洞。洞中不仅有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还有天然水池。溶洞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很优美,山上有一些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还有潺潺流淌的小溪,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头和小鱼清晰可见。
陈千川经常跟着小伙伴们在这里抓鱼摸虾,捡柴摘果,也会在溶洞里捉迷藏,玩游戏……村里的大人们会在溶洞里酿酒,陈千川的爷爷也是其中之一。溶洞里恒温、恒湿、恒风、恒氧,负氧离子丰富,可以加速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所以更是储藏白酒的绝佳之地,被誉为天然酒窖。
搬到重庆市区多年,陈千川还是忘不掉犀牛村,忘不掉溶洞,时常梦到自己跟着爷爷在溶洞里酿酒。陈千川的父亲陈家军开了一家火锅店,店里卖的酒就是爷爷在溶洞里酿制的,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2003年,陈家军的火锅店出了事故,造成两名工作人员重伤,为了承担后续的责任,他们只好将火锅店转让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读高中的陈千川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不声不响辍学了。不久后,他办理了出国务工的手续,和陈家军的朋友鲁少康去了意大利“闯世界”。
初到意大利时,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陈千川,只能去华人的餐厅洗碗刷盘子。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好老板。42岁的老板苏阿德是四川人,在意大利做餐饮已经有十余年了,不仅有一家西餐厅,还开了一家重庆火锅店。
陈千川就在这家火锅店里工作,他特别珍惜这份工作,任劳任怨,苏阿德很满意。不久,苏阿德就把陈千川调到了厨房做帮厨,让他学习厨师的技术。
2008年,苏阿德又投资了一家西餐厅。这次,他让陈千川担任主厨的助手。陈千川全程参与了餐厅的设计、装修。这家西餐厅装修风格奇特,像一个溶洞,里面有奇形怪状的石头,在灯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非常美丽,人们走进去,有一种置身于神秘洞穴的错觉。
陈千川很喜欢在新餐厅工作,因为这会让他想起很多童年的记忆,尤其是和同伴在溶洞里玩耍的情景。2013年,陈千川的爷爷病逝,他回乡奔丧。老人的去世,让他痛苦不已,也让他很遗憾,最后时刻没能陪伴在老人身边。
此时,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迅猛发展,尤其是陈千川的老家犀牛村,不仅焕然一新,很多溶洞也被政府开发成了景点。漫步在童年玩耍时的溶洞里,陈千川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留下来创业?像苏阿德一样,开一家溶洞餐厅!
说干就干,陈千川与当地政府协商,租下了一个130平方米的溶洞,他还特意请来专业的测评机构,对溶洞的地质安全和环境生态等方面做了专业检测。测评合格后,陈千川开始动手打造他的溶洞火锅店。
溶洞很漂亮,钟乳石从洞顶垂下,仿佛是凝固的冰锥;石笋从地面生长而出,像是大地生出的竹笋;石柱则是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而成的,壮观而又神奇。这些景观在灯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出于对溶洞的保护,陈千川把厨房设在溶洞外,只在溶洞里用餐,这样既避免污染地下水,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溶洞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