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一座中医院内,“洋大夫”迪亚拉常年坐诊。这天早上7点半,迪亚拉到了诊室,穿上白大褂,一些患者也早早在外排队等候了。8点,问诊开始。第一位患者落座,迪亚拉拿出脉枕,为他把脉。“把舌头伸出来。”“怕不怕冷?”“晚上盗汗吗?”几个问题询问下来,迪亚拉摸清了病症,为患者开出药方。
这位“洋大夫”来自马里,已在中国定居40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四川乃至全国都名气响当当的中医大夫。因为医术精湛,迪亚拉还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黑求恩”。
约采迪亚拉不太容易。2019年,全球首个中医技术鲁班工坊在马里落地,迪亚拉频繁往来于中马两国之间,忙得“脚不沾地”。不久前,迪亚拉终于腾出时间,在成都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回忆起埋头苦学中医的日子,期待中医真正走向全球。
学中医要“换频道”
迪亚拉出生在马里一个医学世家。爷爷是草药师,父亲学西医,在当地马尔卡拉医院当院长。1984年,迪亚拉从马里医学院全科专业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马里政府选派到中国留学。
那一年冬天,20岁的非洲小伙花了3天时间,从马里来到中国。在北京的机场,迪亚拉穿着一件单衣,挎一个小包,冻得浑身发抖。前来接他的是一位老师,因为语言不通,大家面面相觑。也是在此时,迪亚拉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差异:“老师给每个人倒了一杯热水,但我只想喝冰水。不过现在,我也爱上了热茶。”
学中医并不是迪亚拉的首选。迪亚拉最初在北京学西医,却渐渐地被中医的博大精深吸引。“我上学时,一名同学扭伤了脚,痛得很厉害。校医为他针灸,他立马就不痛了,还跟我们一起走回了宿舍。我当时就觉得,中医太神奇了!来到中国,不学中医太可惜了!”
1986年,迪亚拉兴致勃勃地前往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医,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迪亚拉回忆:“我从小就是‘学霸’,学中文没觉得难。但中医的难度超乎想象。中医和我以前接触的教育体系完全不同,对古汉语的要求也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