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脑瘫女孩与社恐医生相遇,在偏见与困境中浇灌出希望之花。他们的爱情让人们看到:真正的美好不在于完美无缺,而在于永不停歇的成长与相互成就。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河口乡的油菜花开了又谢,窗台上的杜鹃花却从未凋零。在一处农家小院里,姜晋龙正在为妻子卢娟娟按摩关节。阳光洒在贴着康复训练计划表的墙上,纸页边角卷起,记录着这对夫妻三千多个日夜的坚持。书架上的医学笔记摞成半人高,其中一本泛黄的日记本藏在最深处—那是10年前改变两人命运的信物。
“你看,花又开了。”卢娟娟含糊地说着。姜晋龙顺着她的视线望去,花坛里的蒲公英正乘风起飞,绒毛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这个瞬间,像极了10年前那个暖意融融的午后。
命运的温柔转折
2015年春日的一天,山西省晋中市脑瘫专科医院的康复室里,25岁的卢娟娟坐在治疗床上。她肢体僵硬,笑声却如阳光般明媚。主治医师姜晋龙站在诊疗台前,观察着这位特殊的患者。“这个女孩10年前来治疗过,她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女生。”同事郝腾飞的一番介绍,让他对眼前的女孩多了几分关注。在治疗的过程中,姜晋龙提示卢娟娟蜷腿可以缓解疼痛,娟娟却笑呵呵地回答:“我没事儿!”
姜晋龙发现,住院没多久,卢娟娟就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成了朋友。隔壁床的宁夏奶奶给她塞枸杞;靠窗的东北大姐教她怎么用吸管喝粥;娟娟床头的零食盒成了大家的共享仓库。有一次,姜晋龙撞见卢娟娟正和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病友边比画边聊,不亦乐乎。
姜晋龙来病房时,卢娟娟总爱支着脑袋听他讲话,有时也会拽住他的白大褂下摆,和他聊一会儿。卢娟娟的乐观幽默让不善言谈的姜晋龙深感暖意,他越来越喜欢和这个女孩交流。一天,卢娟娟将一本日记交给了姜晋龙,日记是她的好朋友冬梅帮她记录的。
翻开日记,姜晋龙才得知,卢娟娟的病不是天生的。20多年前,她的父母因帮助一对孤寡老人而相识相恋。婚后,两人将老人认作了养父母,并让两个女儿叫他们爷爷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