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朝翎:从管理5人到6000多人 我领悟到的管理真谛
发表于 2025年4月

1989年,我在工厂做设备维修,每月工资百十来元。生活压力大,我决定转行做销售。身边很多朋友不理解,他们觉得技术工种不愁生计,销售没技术含量。但我一心想多挣钱,没有退路。

转行初期,我极不适应。我性格内向,拉不下脸来求人,被拒绝后,得花一两天才能缓过来。接连换了三四份销售工作后,在杭州实在混不下去,1995年年底,我前往深圳。

到深圳后,我从销售后勤做起,转岗销售后业绩渐佳,每月能赚一万多元,加上年底分红,收入颇为可观。为了做好销售,我逐渐放下了面子。

1998年9月,我回到杭州,入职伟业,凭借努力一路做到销售业务主管。 2000年2月,阿里正式收购伟业,我作为“伟业派”成员,加入阿里中供销售团队。初入阿里,名片上仅印着“阿里巴巴代理”,连主管职位都没得到。

彼时,伟业派销售团队与阿里原有的风格大相径庭。以干嘉伟、卢洋等为代表的阿里“正规军”,销售时先电话预约,再拿出标准案例,逐页向客户讲解产品功能。他们工具完善、话术专业,能有效赢得客户信任。而伟业派偏好陌生拜访,凭借超高的拜访量,全靠口才推销产品。别人西装革履,我们则背着破皮包、穿着旧T恤,穿梭在办公楼和工业区。正因如此,伟业派被视作“非正规军”。

面对这种局面,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提升业绩,让“正规军”刮目相看。为了迅速提升团队业绩,我常随团队成员拜访客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辅导,还将经验整理成案例分享给大家。在团队的互帮互助下,我们快速成长。

2000年下半年,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再度担任主管。凭借出色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团队业绩名列前茅,人均产能最高。随着团队业绩攀升,我从主管晋升为金华区域经理,管理三十多人的团队,人均产能始终位居全国榜首。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