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治愈农业经济伦理之痛的“现代化处方”
作者 邱海超
发表于 2025年4月

农业承载着维护粮食安全、改善民众生活的重大责任。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为农业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潜在的经济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成为不容忽视的挑战。经济伦理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脉络,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能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为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氛围。因此,我们以农业经济伦理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全面梳理并总结农业经济伦理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农业经济伦理的维护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农业经济在遵循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

农业经济伦理的核心观点

经济伦理是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蕴含的价值目标、伦理关系、道德原则及道德规范的集合体,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从农业的视角来看,经济伦理的核心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质量至上,这要求农业企业将产品与服务置于经营管理的核心位置,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导向。其次是平等交换,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应秉持平等的原则进行交易,不隐瞒任何与交易相关的信息。再次是公平竞争,这要求各农业企业必须通过正当手段参与竞争,凭借自身良好的口碑和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最后是可持续发展,这强调在农业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应更多地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保农业产业的稳健发展。

农业经济伦理的问题所在

产品品质伦理方面。确保产品品质是农业企业肩负的责任,在经济伦理的严格要求之下,企业管理者都应当主动对接国家标准,自觉强化卫生管控和工艺管理,并加大产品品质自检力度。与此同时,还需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工作,严防劣质、有害产品流入市场。但在当前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商家的做法却明显背离了产品品质伦理,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残严重超标。还有一些企业在深加工环节,超量使用添加剂,同样有违产品品质伦理。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