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
作者 刘杰
发表于 2025年4月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结构中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办公设备到生产设施,从运输车辆到厂房建筑,这些固定资产不仅承载着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更是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管理效率和效益,如同企业的血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健康和市场竞争力。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能够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低效的管理则可能导致资产闲置、浪费,甚至引发财务风险,削弱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CycleManagement,LCM)是一种先进的系统化管理方法,它突破了传统资产管理的局限性,将视角拓展至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这种管理方法不仅涵盖了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到报废的管理,还能够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并通过实时监控资产的运行数据和历史维护记录,确保资产账实相符,减少因管理不当造成的资产流失、损坏和闲置。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了固定资产从购置阶段的精准规划与决策,到使用过程中的高效运营与维护,再到最终的处置环节,每个关键节点都得到充分考虑。这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理念,旨在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力求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与运营成本最小化,进而为企业持续创造经济效益。

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内容和流程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是指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维护、更新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涵盖了固定资产的各个阶段,包括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处置等环节。全生命周期管理强调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系统化管理,以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和运营成本的最小化。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固定资产购置前,企业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需求分析、预算编制、供应商选择等。这一阶段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和后续使用效果。采购阶段是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涉及采购流程的优化、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等。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