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策略
作者 杜勉
发表于 2025年4月

获得来源稳定、规模大、成本低的资金是商业保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多数保理公司都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有限等困难,国企集团下属的保理公司也不例外。

对于业务底子薄,资产规模小、流水少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资金紧张时向银行贷款往往会受到较大限制,通过保理公司融资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坏账风险、缓解企业资金短缺压力,是企业快速获得外部资金最有效的选择之一。可以说,保理公司是高效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毛细血管”。

根据《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205号文)等相关制度规定,目前商业保理公司禁止开展吸收公众存款、与地方各类交易场所和资产管理机构融入资金,以及与其他商业保理公司拆借资金等融资业务。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融资、股东借款或股东委托贷款、再保理融资、资产证券化、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渠道。这就实质上造成了保理公司融资渠道十分有限。

对于国企集团下的保理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主业所属行业为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业务量波动较大的周期性行业,集团下属的成员企业在行业下行周期会面临订单及采购规模下降、应收账款账期拉长等因素影响,造成保理业务需求萎缩,进而削弱保理公司的经营实力;集团主业所属行业处于上行周期,释放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需求增加,待开展的保理业务规模提高,但保理公司的自有资金却远不能满足成员企业的融资需求,这无疑无形中也会削弱保理公司在集团的战略地位。因此,合理有效拓宽保理公司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壮大其资金实力,是实现国企集团下的保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保理公司融资现状及困境

目前,国内多数保理公司自有资金较少,其融资主要依赖股东增资和银行借款等途径。对于多数自然人股东而言,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主动追加投资的前提是保理公司当前业务飞速发展且资金投入回报率较高,但是保理公司资金达到一定规模时才更有能力快速开展业务并提高盈利能力。这种投资人预期和企业经营实际的落差使得保理公司争取自然人增资的过程变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循环。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