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体系持续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普惠金融强调为社会各类群体提供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在当前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农村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意义尤其特殊。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农村商业银行在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实践中仍面临创新不足、监管滞后、政策执行乏力等现实挑战。我们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农村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履行服务“三农”经济的使命,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是指金融机构面向各社会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便捷且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其核心在于“普”和“惠”两方面。“普”强调服务的广泛覆盖性,确保包括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等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都能获得金融服务;“惠”则注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成本合理性,使服务对象以合理价格获取必要金融服务。这种包容性的金融服务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民生,更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及社会公平稳定。
农商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战略意义:从微观层面看,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长远发展,有助于其完成转型升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从宏观层面看,它是推动金融业均衡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普惠金融通过消除金融服务空白点,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均衡发展,是连接金融体系与农村经济的关键纽带,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奋斗目标相契合。
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定位,其机构属性决定了其必须致力于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这些由农信社改制而来的金融机构,凭借其深厚的县域根基和天然的社区黏性,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其植根基层的机构特性,赋予农村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先天优势,更使其肩负着服务“三农”、促进城乡金融均衡发展的特殊责任。
农商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普惠金融服务理念缺乏创新
普惠金融服务理念缺乏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
服务理念未能与时俱进。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仍停滞于传统服务理念层面,未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这种滞后的服务理念既影响客户体验,又限制银行自身业务拓展能力。
对客户需求缺乏深入挖掘。普惠金融服务核心在于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时,仍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忽视客户在支付、理财、保险等方面的需求。这种服务理念的缺失致使银行无法全面满足客户需求,进而影响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服务模式单一且缺乏差异化。农村商业银行面对不同客户群体时,本应提供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但现实中,部分银行在服务模式和产品开发上缺乏创新,未能依据客户群体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