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太空军事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纷纷成立太空军以优化太空军事布局,太空领域已演变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前沿。而随着进攻性太空力量的发展,太空武器化进程也在悄然推进,第二轮太空军备竞赛背景下的太空战阴影已逐渐笼罩全球。费伦的战争议价理论从信息不对称、承诺不可信、问题不可分割三大现实障碍出发,为剖析未来太空战爆发的潜在诱因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视角。
战争议价理论概述
战争议价理论是战争研究中的经典理论,其将博弈论运用于战争起源研究,是一种将战争视为议价问题的理性主义分析框架。该理论核心观点是,国家间的战争是由于双方无法达成基于议价的共识而导致的。
战争议价理论的历史渊源悠久。克劳塞维茨最早从议价角度分析战争起因,他在《战争论》中提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从原理上阐明了战争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该观点成为战争议价理论的基础。布莱内进一步发展了战争议价理论,其著作《战争的原因》指明了战争的发生是因为冲突双方对彼此的实力和开战决心存在分歧。费伦的《战争的理性主义解释》是战争议价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他首次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承诺不可信、问题不可分割三条现实障碍,解答了为何理性国家时常会选择战争方案而不是和平谈判这一理论之谜。
战争议价理论的核心内涵在于揭示三大现实障碍。首先,信息不对称导致双方在评估彼此实力、意图上出现认知偏差,进而阻碍达成和平的议价协议。信息不对称催生了过度的威胁感知,使国家在恐惧中奉行不协商的强硬政策,力求以既有实力遏制萌芽状态下的对手,从而引发了本可经议价避免的“预防性战争”。其次,承诺不可信使和平协议的可执行性存疑。在缺乏第三方有效监督与强制执行机制威慑的情况下,双方均有为谋求私利而背弃承诺的战略动机。承诺不可信驱使双方陷入事不宜迟的战略紧迫,催生“先发制人”式的战争逻辑。尤其是当军事技术赋予首次打击决定性优势时,抢先进攻成为各国增加胜率的选择。最后,问题不可分割指争端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具有高度敏感性和排他性,各国均寻求以决定性战争胜利来独占控制权。争议对象是塑造未来议价能力的关键,任何轻微的妥协都将引发权力分配的剧变,为对手连续施压索价打开缺口,而为防止对手逐步蚕食自身权力,双方拒绝就关键性利益和平议价。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预防性”太空战
信息不对称是太空战爆发的原因之一,由此引发“预防性”太空战。在美国太空霸权相对衰落的背景下,国际太空格局的不确定性持续提升,各国普遍处于太空战略焦虑中。在高估威胁的情况下,各太空行为体大多认为准备太空战能有效防止在太空竞赛中处于劣势。
太空实力的隐蔽性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因素。在太空领域,各国的太空技术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且高度保密,一些国家可能会夸大或隐藏自身的太空实力和作战能力,这使得其他国家无法掌握准确信息,从而陷入过度紧张的状态中。具体而言,美国对俄罗斯、中国、朝鲜及伊朗等国太空能力的发展深感不安,担忧其会削弱美国的太空霸权。俄罗斯则担心美国利用太空优势发展对俄的战略监视和潜在攻击能力,对美国部署太空监测系统、开展反卫星武器试验等举动反应敏感。欧盟、日本、印度等国由于整体上与美俄中的太空能力存在差距,使其更加担心自身国家安全与太空资产受到大国太空竞争的威胁。太空实力的隐蔽性使各方在太空实力认知上存在偏差,为太空战争的爆发埋下隐患,任何一方都可能因高估自身优势或低估对手反击能力而采取冒险行动,擦枪走火的风险不断增加。

太空战略意图的模糊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困境。美国作为太空霸权国,其太空战略常暗藏玄机。美国虽然在官方文件中宣扬和平利用太空、探索宇宙奥秘,以维护国际形象,但却在暗中加速太空军事化进程,悄然推进天基武器系统研发、组建太空作战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