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糖社交”,怎么舒服怎么来
“零糖社交”是一个有趣的概念,这里的“糖”可以理解为高热量、容易令人沉迷且往往带有一定“黏性”的物质,也可以理解为束缚年轻人建立清爽、平等人际关系的绑带。崇尚“零糖”,意味着从心理上戒断过度社交:不过度分享个人信息,不滥用社交平台,不沉迷八卦娱乐带来的短暂刺激……
和闺密的友情变淡了
我和闺密是大学同学。以前我们几乎每天都发微信聊天,还一起出游。刚开始,我们都很享受这样的友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彼此都有了事业和家庭,那份友情似乎淡了不少。
有时候,是她忙完工作忙家庭,忘了回复我的信息;有时候,是我忙得没法回应她出游的邀请,一次一次地“扫兴”。这些没有及时的回应,让我们开始怀疑对方对这份友情的态度。有一次,我忙于工作挂掉了她的电话,并且忘了打回去,这之后我们终于爆发了一次争吵。争吵中,她几乎是发泄一样,倾诉了这么多年来我对她的种种“不重视”,比如没有按时接她的电话,不能像她一样写长长的“心情小作文”,不主动约她等。在她看来,我做不到这些,不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而是因为我不够重视她,没有真正把她当朋友。
那次争吵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她可能还在生气,没有主动联系我,我的潜意识里也像是在逃避什么一样,没有去找她。那段时间,我尝试着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社交,突然发现自在了许多。
和陌生人的下午茶,有些奇妙
没了过去和闺密事事报备的压力,如今我的许多朋友都是“季抛”“月抛”甚至是“日抛”型的。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