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享一个你参与过的项目,具体说说你做了哪些事。”“你学过的难度很高的课程或技能是什么,令你感到困难的地方在哪里,你是怎么解决的?”手机屏幕上,一个由AI生成的虚拟HR正在不断提问,被面试者看向摄像头,像面对一个真人面试官那样回答着问题,这就是近几年求职人在面试环节遇到的新情况——AI面试。
随着线上交互场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招聘效率开始采用AI工具作为面试的一道关卡。有着特殊运行逻辑的AI面试,给职场新鲜人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刘轰轰:一切发生得太快了
春季校招时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AI面试,至今仍然印象深刻。虽然事先在网上了解过一些信息,但毕竟是纸上谈兵,不知道真正面对AI面试官会是什么感觉,有种比参加真人面试更忐忑的感觉。
AI面试是这场招聘面试环节的第一道关卡。投递简历后没多久,我就收到了HR发来的邮件,告诉我已经通过简历初筛进入AI面试阶段。邮件里附上了一条链接,要求我在收到邮件后72小时内作答完毕。
我花了2天时间做准备,在网上找别人的经验帖,踩着72小时截止的deadline打开了面试链接。点开链接后弹出一个面试小程序,一个虚拟形象的HR开始介绍面试的流程和规则,并且提醒我面试过程中不能切屏或者退出界面,紧接着就进入正式的面试环节。
面试一共有三种题型:问答题、认知测试和计算题。每道题目均有审题时间,审题后就可以开始录制视频作答,视频录制限时5分钟,答完题后点击结束,AI会自动将我的语音转化成文字,我可以对文字内容进行编辑修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整个面试过程,包括录视频和修改文本,限时40分钟。
问答题分实习、社团、学习三个场景,不同场景的具体题目不同,我选择了实习场景。我之前在网上见过类似的题型,比如“在实习中遇到复杂的任务,你是怎么解决的”“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难以沟通的人,你是怎么处理的”。这部分我有准备,自我感觉答得还可以,虽然有点磕巴,但基本上把自己想说的都表达出来了。
问答题完成后就进入认知测试环节,面试程序给出了四句话,让我挑选最符合自己性格的一句,然后举例说明。最后进入计算题部分,主要是数据图表题,根据给出的表格、柱状图等进行计算。题目一共9道,要求在12分钟内答完。由于计算量比较大,时间又很紧迫,我有点后悔没有提前准备一个计算器。最后我掐着点提交了答案,没有一秒钟富余。
面试结束后很快就收到了回复,结果是“没通过”。虽然有点失落,但也没有太意外。毕竟是第一次参加AI面试,没什么经验,面试过程中我也有失误的地方。
其后我开始复盘这次AI面试。由于面试官是AI,没有太多来自对方的反馈信息,我不清楚自己考砸的是问答题还是计算题,或者两者都是。我也没有办法像面对一个真人面试官那样,在作答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来判断自己答得是好是坏。
回忆这一次AI面试经历,整个过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一切都太赶了,每一个步骤都是卡点走的,几乎没给我任何深思熟虑的时间。我后来接受其他公司的AI面试,答题时间还有限制在1分钟内的,这对我这种没有太多面试经验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