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贸探路困局待解
作者 孙颖妮
发表于 2025年4月
在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换装库内,桥吊在进行班列换装作业。图/新华

做了18年边境贸易业务的新疆国瑞经贸有限公司(下称“新疆国瑞”)最近有点儿蒙。

自2006年在乌鲁木齐注册成立,新疆国瑞一直从事外贸代理出口业务,累计出口创汇约600亿元,连续多次荣获“新疆外贸突出贡献企业”“新疆十佳流通企业”等称号。然而,近期一场变故让这家公司业务陷入停滞。

2024年8月20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公司法人赵金霞“非法经营”,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24年11月19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一审以非法经营罪判处赵金霞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会议强调,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要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扩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员往来。新疆等边境省份与周边国家加强经贸往来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而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是建立与周边国家供应链的关键举措之一。

看起来是个小案件,但不止新疆,宁夏、黑龙江、广西、云南等多个省份从事边境贸易业务的企业,都在关注事态的进展。

边贸政策探路

边境贸易不同于一般贸易。边境贸易是指边境地区基于特定地理优势和政策优惠,进行规模较小、频率较高的贸易活动:一是边境小额贸易,即边境地区的外贸公司,与邻贸易机构或企业之间进行的小额贸易;二是边民互市贸易,很多邻国商人找到彼此互信的中资企业长期合作,帮助购买中国商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边境省份不断创新探索多元、灵活的边贸模式。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中亚五国元首会晤,并建立两年一次的元首会晤机制,各方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简化贸易程序步伐明显加快,边境贸易进一步升温。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近年来不断探索“贸易兴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新疆高水平开放。仅以2023年上半年为例,新疆边境小额贸易增长85%,占总贸易额的62%,拉动同期新疆外贸增长47个百分点,边境贸易稳外贸作用不断显现。

新疆国瑞从事边境小额贸易,主营业务为代理报关,业务顺风顺水。公司法人代表赵金霞由于熟悉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语言和文化,与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以及贸易商有信任基础,受委托的业务规模和往来资金额逐步扩大,是新疆边贸的龙头企业。

《财经》记者从新疆商务系统了解到,边境贸易单笔贸易量小、容量小、合同金额小、批次多,享受特殊优惠税收、便利通关等扶持政策,监管亦与涉及大额资金、大宗货物的一般贸易不同。

新疆边境小额贸易具有自身特点:并不直接把货物出口到国外,而是由大量的国外客商来到中国境内采购,采购后委托给新疆国瑞这样的经贸企业代理报关出口。由于外国人没有出口权限,大量的小商品出口,需要“组货拼柜”,代理公司在结汇报关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份合同整体报关。该合同仅为报关使用,对方拿着合同清关,再根据自己“组货拼柜”的手续提取货物,实现双边贸易的便利化。

2023年,为全面推进新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发了《新疆乌鲁木齐边疆宾馆商贸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将“组货拼箱”写进政府文件。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