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薪风暴席卷而至,长期被视作“金饭碗”的银行业也未能幸免。
又到财报季,《财经》梳理了截至4月10日已披露财报的24家A股上市银行薪酬情况,以绝对值看,24家银行2024年员工平均薪酬在32万元-61万元区间,其中,股份行高居第一梯队,其次是地方中小银行;而以同比增速看,九家中小银行2024年降薪,五大国有银行涨薪。不只是普通员工,多家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亦出现下降,最高降幅达58%,堪称“腰斩”。
薪酬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近年来银行业的变局。
在息差收窄、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下,银行经营压力普遍加大,纷纷“降本增效”。不少银行在财报中强调“价值创造”,薪酬向直接价值创造的岗位倾斜;还有一些银行将人力开支重心转向金融科技领域,压缩创收贡献低的岗位人数。此外,随着银行绩效追索扣回制度逐渐完善,2024年“反向讨薪”队伍正在扩大。
“越来越卷的展业环境,叠加行内降本增效的要求,薪资较过往日子好的时候出现腰斩。”某中小银行支行副行长告诉《财经》,“金饭碗”的含“金”量在他所在银行已大不如前,当下能维持薪资不降已很不容易。
股份行位列第一梯队,人均薪酬最高60.6万元
截至4月10日,已有24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4年财报,包括六家国有银行、八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十家地方中小银行。
据《财经》梳理,银行员工薪酬多在财报利润表中的“业务及管理费”栏下,以“员工成本”“职工费用”等名称列示,主要由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和福利组成。
以人均薪酬绝对值看,《财经》据披露年报的A股上市银行报告期末员工数值计算,24家银行2024年员工平均薪酬在32万元-61万元区间。第一梯队内多为股份行,另有一家老牌上市城商行。
其中,中信银行(601998.SH)人均薪酬达60.62万元,超过招商银行(600036.SH)坐上“头把交椅”;招商银行以58.1万元人均薪酬排在第二位;另三家人均薪酬超过50万元的分别是兴业银行(601166.SH)55.4万元、宁波银行(002142.SZ)55万元、浙商银行(601916.SH)54.5万元。
人均薪酬位于第二梯队的多是中小银行。2024年,有十家银行人均薪酬在40万元-50万元区间,除交通银行(601328.SH;人均薪酬44.2万元)是国有银行,其他均为全国性股份行和城农商行,人均薪酬由高到低依次是民生银行(600016.SH)49.3万元、青岛银行(002948.SZ)47.2万元、平安银行(000001.SZ)46.6万元、光大银行(601818.SH)46.4万元、无锡银行(600908.SH)45.9万元、浦发银行(600000.SH)44.6万元、重庆银行(601963.SH)43万元、张家港行(002839.SZ)42.4万元、江阴银行(002807.SZ)40.4万元。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8.SH)、建设银行(601939.SH)、中国银行(601988.SH)、邮储银行(601658.SH)2024年的人均薪酬多在35万元上下,其中邮储银行最低,为32.4万元,也是24家银行中的最低值。
银行薪酬分化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对《财经》表示,总体来说,不同类别银行间的薪酬差异本质上反映了经营管理模式、资产规模、地域分布、业务结构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
曾刚进一步指出,例如在资产规模、净利润增长等关键指标上,股份行往往表现优于区域性银行,为员工提供更高薪酬奠定基础。此外,股份制银行通常有更加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注重绩效导向,薪酬结构与业绩挂钩比例高,为吸引高水平金融人才提供了保障。在当前经济环境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高薪吸引人才的策略显得尤为突出。
“去年有一位十年工作经验的国有大行对公业务经理想跳槽到我们行,就是因为我们能开出她现在1.3倍-1.5倍的工资。”一位股份行支行高管告诉《财经》。
从财报数据来看,银行薪酬普遍与人均创收成正比。国有大行虽然资产规模、净利润规模更大,但员工数也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