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没变成“泡沫玛特”
作者 胡苗
发表于 2025年4月

泡泡玛特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三年。

这家企业2020年底上市后不久,市值便接近1500亿港元,但2022年、2023年股价又跌到了谷底,最低时市值已不及150亿港元。

在那两年里,“泡泡玛特的‘泡沫’破了”“泡泡玛特没有新的增长点”“泡泡玛特是一家卖盲盒的企业”等质疑,一直围绕着王宁。这位80后创始人熟知外界对泡泡玛特的每一个质疑点,张口就能列出一连串。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下半年。泡泡玛特自6月初开始爬坡,到2025年3月28日,其股价已从不到40港元冲到了153.2港元,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创造历史新高。

王宁调侃说:“港股一上市就上千亿的公司不容易,上了千亿跌下来,然后又涨回去的,我觉得更少。”

在2024年的财报中,泡泡玛特交出了一份让资本市场满意的答卷:全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其中国际业务营收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提升至38.9%。

王宁一直强调自己不怎么在意股价,但在业绩、股价暴涨之后,泡泡玛特也没掩饰自己的春风得意。2025年初,泡泡玛特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年会,还邀请了郭麒麟站台。年报发布的这一天,王宁、泡泡玛特执行董事文德一、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司德等人西装革履出席了沟通会。据泡泡玛特方面人士透露,这也是三年以来,泡泡唯一高层集体参与的媒体采访活动。

泡泡玛特从诞生,到上市,再到如今,均伴随着坊间的不理解。即便如今,年销量过百亿元,无数人依然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购买泡泡玛特的产品。

“年龄大的、不理解你们的人有可能成为你们的消费者吗?”

泡泡玛特的一众高管被这个问题逗笑了。

王宁说:“有些人他不知道我们具体是做什么,就会有很多误解、争议。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还不属于‘我卖一瓶水,然后所有人都可以买’(的品牌)。”

他看到的是当前还有很多市场空间。在国内,泡泡玛特还没有下沉到很多二三线城市。海外市场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司德看到的则是IP(知识产权产品)穿越时间、年龄的可能性。他说:“我父母绝对不会喜欢皮卡丘,但我到我父母那个年纪,我可能依然喜欢皮卡丘。这个就是IP的魅力,只要我们在工作,持续地投入,时间足够长。”这是泡泡玛特从迪士尼身上学到的道理。

国际化、集团化是泡泡玛特当前给资本市场的答案。国际化指的是持续、激进的海外布局,集团化则是多IP、多产品线的运营协作。

从谷底爬坡

泡泡玛特这几年在港股市场上的大起大落,或许从它站上极高的起步点之时,就已经注定。

2020年12月,这家潮玩企业登陆港股,市值一路高涨,2021年初一度逼近1500亿港元,股价超过100港元。

但那时泡泡玛特的年销额仅有25亿元。消费市场对它的认知是盲盒这个玩法,再多一点就是Molly这个五岁女孩的可爱形象。这也让资本市场直呼:“看不懂泡泡玛特”“泡泡玛特是‘泡沫玛特’”。

那时泡泡玛特赶上了消费行业的上行周期。在教育行业、互联网行业投资遇冷后,大量的热钱挤入消费领域,促成了当时消费企业市值、估值的暴涨。那时不仅是泡泡玛特,一众上市消费企业股价同样表现积极。

但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二级市场的证券机构,还是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都变得更加冷静。

2025年2月17日,上海的泡泡玛特旗舰店。图/IC

与此同时,关于盲盒是“精神鸦片”的声讨甚嚣尘上。2022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相关文件,从盲盒定价、商业宣传、退货政策等方面规范盲盒经营行为。嗅到风声的泡泡玛特、52Toys等潮玩企业,在此之前已经在营销推广上淡化盲盒的概念,泡泡玛特的财报也不再提“盲盒”。

叠加疫情的原因,泡泡玛特的业绩也出现了低迷。

2022年,泡泡玛特的营收几乎停止了增长,经营利润下降了49.3%,销售成本增长了13.3%。2023年有所恢复,营收增长36.5%,经营利润增长了111%,销售额上亿元的IP也新增了两个。

但是,资本市场并不买泡泡玛特的账。泡泡玛特的股价,从2022年初的50港元左右一路下跌,整个2023年都在20港元-30港元徘徊,最低时跌到10港元左右,市值也跌到150亿港元以下。

要重获信任,泡泡玛特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是否有持续创造、推广新IP的能力;盲盒之外,是否有做其他形式产品的能力;如何打破市场的天花板。

上市之初,泡泡玛特最畅销的IP产品是Molly,外界也一度质疑泡泡玛特是否有制造其他爆款产品的能力。但是,在过去几年中,Molly在总收入的占比只有20%-30%左右。2022年-2023年,新签约的Skullpanda的销售额一度还超过了Molly。

2024年,泡泡玛特又做出了两个大卖的IP产品线:The Monsters(包括Labubu)和Crybaby。加上Molly和Skullpanda,泡泡玛特已经有了四个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IP。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