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去中东就晚了
作者 李洋
发表于 2025年4月
从高空观景台上观看迪拜人工岛朱美拉棕榈岛。图/法新

“再不去中东就晚了。”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中东作为出海目的地,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出上述感慨。

在中国企业出海的语境中,中东主要指的是位于亚洲西部和非洲东北部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西亚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等。北非的埃及有时也被视为中东的一部分。

这些国家共同构成了中东地区的主体,并且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特别是GCC(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和阿曼等,因其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国投资开放的态度而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点关注对象。

中国人对这些国家以往的印象,是沙漠、石油和动荡,其实它们正在成为未来商业的蓝海。

地缘比较优势:平衡对冲与跳板效应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距离中国更近、文化差异也相对较小的东南亚都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最佳第一站。但情况正在悄然改变:中东的优势不断凸显。

中东相比东南亚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市场潜力、政策环境、文化特征等多个方面。

从地理位置角度来看,中东地区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是全球贸易路线的重要枢纽。尤其是GCC成员国,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作为企业向欧洲、非洲甚至南亚市场扩展的理想跳板。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的国家能够作为连接不同区域的桥梁,从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虽然这些国家依赖石油收入,但它们也在寻求经济多元化,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通过与多方建立良好的经济关系,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促进非石油产业的发展。例如,沙特阿拉伯近年来启动了包括“2030愿景”等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实现经济多样化和社会开放。

政策选择也正在使得中东价值开始不断凸显。以沙特为例,其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近年来所采取的“平衡对冲”策略,即尽量避免与其他国家产生矛盾,积极发展自身,并且与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这一政策方向,正在使得中东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难以替代的角色。

历史上,中东国家与美国有着紧密的安全和经济联系。然而,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中国对中东的兴趣日益增长,中东国家看到了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机会。它们希望既能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获益,又能维持与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从而避免因过度依赖某一方而受到制约或影响。

客观地说,在当前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下,保持灵活性和独立性正在变得日益重要。“平衡对冲”策略反映了中东国家的愿望,就是在大国之间寻找平衡点,维护自身利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策略帮助它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也使得全球化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平衡对冲”的选择加固了中东作为世界十字路口的沟通桥梁作用,进而形成了“跳板效应”,使得中东成为连接东西方市场的关键节点。这一点对于寻求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