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逼停”全球制药大宗交易
作者 辛颖
发表于 2025年4月

特朗普上台仅两个月,美国大型制药的掌舵人已“呆”掉了,因为他们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2025年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不到一周前,他才刚刚宣布关税调整药品可以豁免。

“不仅是我们看不清,就连这些大公司专业的咨询顾问也看不清。这使得手握大量现金的制药巨头们,迟迟不敢推进收购项目。”曾供职于纽约市政府、担任中国制药企业顾问的孟八一,就特朗普政策对全球医药产业链可能带来的影响,与《财经》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中美医药谁更依赖对方?

《财经》:特朗普最终会对药品全面加收关税吗?

孟八一:特朗普加关税,我觉得政治游戏的成分比较浓,真正能落实的可能性比较小。最后可能贸易顺差比较大的国家可能做一些税收调整,不太可能大面积加收关税。

《财经》:美国有可能只对中国药品加关税吗?这样对两国的制药业会有什么影响?

孟八一:这是有可能的,但很难说到底会走到哪一步。

美国90%的抗生素依赖中国,它能在三五年内就找到替代中国的大规模抗生素发酵基地吗?中国在内蒙古、东北、甘肃都有大规模的发酵基地,这是难以很快在美国建立起来的。

《财经》:美国可以从印度或其他国家采购吗?我们注意到,美国企业已经将中国的布洛芬原料药订单,转移向了印度。

孟八一:在抗生素上目前是没有可替代选项,尤其是发酵生产的。因为印度太热,气候不适合大规模发酵;欧洲的成本太高,劳动力很贵,即便美国愿意花几倍的价钱从欧洲买抗生素,当地也没有这些工厂,同样涉及重建问题。

布洛芬不太一样,因为它就是一个化学合成剂,在印度或墨西哥生产都是一样的。而且解热镇痛的药有很多。但抗生素不行。

美国现有药品的原料中75%直接或间接从中国进口,怎么可能在几年内把中国的基础产业的50%-60%搬到美国,不现实。

现在的难题是,整个制药全球化遇到了瓶颈,两国的政治格局就是如此冲突、不可开交。那么全球的制药工业该怎么办?现在大家都没有主张,谁也看不清。

《财经》:业内也在探讨最坏的情况,中美医药业的全面脱钩。

孟八一:中美生物制药产业如果全面脱钩,短期对美国影响比较大,长期对中国影响比较大。

尽管现在美国大药企30%的管线都是从中国购买,但是如果两国的制药业完全不来往,那么美国找到合作替代方比中国要容易。因为美国对中国依赖的是材料和人力,而中国对美国的依赖是源头创新、是商业化、是市场,中国对美国的依赖是一个长期矛盾。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