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寄望最早靠“卖药”扭亏的创新药企宣布盈利了。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盈利,也不是全靠卖药。
在刚发布的2024年业绩公告中,信达生物宣布:2024年首次达成Non-IFRS(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与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双指标转正。
“我们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一个公司的目标。”信达生物创始人俞德超在3月27日的业绩沟通会上说,“这是信达成立以来一个比较重要的里程碑。”
从财报看,单靠产品销售,不足以让信达生物做到这一点。2024年,信达生物总收入94.2亿元,增长51.8%。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近82.3亿元,增长43.6%;授权费收入11亿元,比年度EBITDA高出6.9亿元。
信达生物仍然锚定2027年实现20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并试图通过“双轮驱动”和“全球创新发展”保持增速。这意味着,它要在心血管及代谢疾病(CVM)及海外市场两个赛道取得突破。
信达生物的收入,目前几乎都来自国内肿瘤市场。它也曾推动肿瘤明星产品PD-1赴美上市,但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拒绝。而在CVM领域,俞德超则承认,“商业化与肿瘤的传统营销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然而,跨过这两道门槛,信达生物才会真正从一家初创biotech(生物药企),成为多元发展的bigpharma(大药企)。
对这家率先实现盈利的中国创新药企而言,2025年,挑战刚刚开始。
为什么四季度产品收入下滑?
Non-IFRS和EBITDA是相对宽松的财务准则。如果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信达生物2024年亏损9463.1万元,亏损收窄90.8%。在不计入股权激励、设备折扣的Non-IFRS准则下,年度利润达3.3亿元;Non-IFRS计入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则达4.1亿元。
并且,信达生物2024年四季度产品收入,较三季度下降约10%。
信达生物没有直接公开四季度产品收入具体数据,仅表示总产品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超25%。但据信达生物2024年报、半年报推算,其下半年产品总收入为44.2亿元,减去三季度公告产品收入超23亿元,可知其四季度产品收入约21亿元,环比下滑10%左右。
这也是信达生物自2023年初开始公布季度产品收入以来,首次出现下跌。对此,信达生物首席财务官由飞回复《财经》称,公司对销售团队的考核是以年度为单位的,前三季度的销售成绩很好,各产品年度目标基本都超额完成。
信达生物的抗癌药物信迪利单抗,是中国卖得最好的PD-1之一,也是该公司最主要的产品收入来源。合作方礼来的财报显示,该药2024年全年销售额达5.26亿美元(约合38亿元人民币),约占信达生物产品收入46.2%。
从全年数据看,信迪利单抗2024年的销售额仍在快速增长,36%的增速比2023年34%还高2个百分点。在一位二级市场医药投资人士看来,它的销售增速天花板,正在临近。
大适应证策略,是信迪利单抗在PD-1这个拥挤赛道上,稳坐亚军位置的重要原因。截至2024年末,该药获批八项适应证、七项纳入医保,包括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这些都是中国人癌症死亡率排名前五的大癌种。
在中国,覆盖癌种最广的PD-1,是百济神州研发的替雷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14项适应证、13项纳入医保,相应的,它在同类产品中销售额排名第一,2024年销售额6.21亿美元(约合45亿元人民币)。
但是,替雷利珠单抗的销售增速正在放缓。2024年,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同比增长16%,增幅较上年收窄超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