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工人史诗:占有兵与他的150万张照片
作者 一仞
发表于 2025年4月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摄影师占有兵用镜头为时代存档。作为工厂变革的亲历者和观察者,他将一张张照片串联成一部“基层工作者的生存实录”,不仅填补了外界对他们日常生活的认知空白,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工人的执着和梦想。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有一个背着相机的中年男人。当他经过正在路边休息的工人身旁时,举起相机,将画面定格在镜头中。男人面露欣喜,因为这张照片即将成为他记录工人生活的又一份珍贵档案。

这个男人名叫占有兵,今年52岁,是一名摄影师。20多年前,当摄影师集体追逐工业文明的浪花时,他却将镜头对准流水线上的工人,打捞那些沉没在“中国制造”背后的个体故事。他拍摄了150多万张工人的照片,曾被纽约大学邀请前往举办个展。正如网友评价的:“这些照片虽然没有过多艺术上的雕琢,却因纯粹的真实感而直击人心。”

占有兵认为,摄影师不单单要追求艺术潮流,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记录平凡生活,传递真实情感。

一个选择,寻得人生的方向

“一想到下班就能见到你,我又打起精神了。”“我又加薪啦。咱俩好好干,日子一定越过越好!”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的一个工厂里,工人们正在草坪上享受休闲时光。这片草坪是许多情侣交流感情的好去处,此刻他们刚结束一天的工作,趁休息时间和相爱的人互诉衷肠。占有兵蹲在一旁,举着相机全神贯注地拍摄他们。在他看来,这片草坪上发生的一切是工人们向往爱情的真实写照,那一刻,他们是那样温暖、生动。

“东莞是一座辉煌的城市,但把它推向辉煌的工人,却常常被人们忽视。”谈及照相的初衷时,占有兵如是感叹。他曾经是流水线上的一员,更能体会基层工人被忽视的滋味。他说:“我要做一个顺时代而行、逆潮流而为的摄影师,用镜头呈现更多被遗忘的人。”

1973年,占有兵出生于湖北省襄樊市的一个小村落。当时他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高考却发挥失常,自考上了大专。服完兵役后,他报考军校,再次落榜。接连与梦想擦肩而过,占有兵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幸运的是,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东莞作为先行城市之一,是备受青睐的打工热门地。怀揣着赚钱、盖房、娶妻的朴素心愿,22岁的占有兵随着工人队伍,南下打工。

虽然赶上了时代红利,但东莞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百人争一岗的现象屡见不鲜。得益于军旅生涯的淬炼,占有兵以102个俯卧撑的成绩,在2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酒店保安的工作。闲暇之余,占有兵自学各种手艺,渴望有一技之长。努力奋斗的那些年,他和曾经的同学小玲恋爱结婚,第二年便有了儿子。随后,占有兵被一家大型电子厂聘为保安主管。当时,厂内办了报刊,编辑常常请他帮忙拍摄素材,时间久了,占有兵逐渐享受按快门的声音,想要学习摄影的念头越发强烈。

2002年,占有兵看上了一部尼康F601胶片机,尽管是二手的,也要花掉他两个月的工资。

本文刊登于《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