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概率思维,优化育儿决策
作者 王人平
发表于 2025年4月

育儿决策难题频出?概率思维助力父母理性抉择,直面未知。

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该不该允许孩子玩网游……如同投资一样,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不断作出决策。而要作出理性、科学和有效的决策,概率思维不可或缺。

概率思维指的是运用数学和逻辑工具,思考分析问题,预估可能性,进而作出决策和判断的思维方式。

回归平常心,可以得到更多

概率思维能够让父母回归常识和平常心,不走极端。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把孩子考学的目标定为北大、清华,最次也要考上“985”“211”院校。但从概率来讲,能考入“985”“211”高校的考生人数占全国考生总量的比例为5%左右,能考入清华、北大的考生人数占全国考生总量的比例不超过0.05%。不要说孩子平时成绩一般,即便非常好,任何考试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运气成分,结果并非百分百可控。

理解了这一点,父母更能让家庭教育回归托底的定位,立足培养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独立、自食其力的普通人。

关爱孩子生活、塑造孩子价值观、培训孩子生存技能等,这是我们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大概率做到的事。孩子最终能否走向塔尖,除了教育外,还要看个人的天赋、性格等,甚至包括运气和时代,不是单纯“鸡娃”就能“鸡”出来的。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经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他认为,时间和精力过多花在考试成绩上,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也曾谈道:“一个人学一门知识,先大致学通了,能够考七八十分就不错了。要考100分,你会反复几十遍,那反复几十遍不值得。你有能力考七八十分,能想出主意,在实践中去试错就行了。试错不用考100分。”

为什么不要强求孩子考100分?涉及概率问题,要提升最后那几分的难度和代价,比考97分、98分大得多。

本文刊登于《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