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般来说,领导的“高位视角”具有登高望远的优势,有助于超脱局部,跨越局限,掌握大势,谋划长远。然而,权力也可能遮蔽视野,地位也可能固化思维,一些内外因素,难免造成“浮云遮望眼”的迷乱,若缺乏不断的内省与外察,极易陷入?“高位狭隘”的窠臼:或囿于权力傲慢,或困于认知局限,或耽于利害得失,最终背离“登高望远、领航前行”的初衷,还可能损害事业、贻误大局。
职位的提升、权力的增大,会引发不同的心态变化,把握不好的话,会不知不觉中滋生傲慢心态。这种心态将权力视为优越的资本,把“高位”等同于“高威”,将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智慧之上,把不同意见视为挑战权威,最终养成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习惯,这本质上是对权力的认知错觉。这种人用权任性,时常上演为所欲为的戏码,诸如城市管理经常折腾店家招牌,近日河北三河市禁色招牌事件,“一把手”被免职,不知道能警示多少人;这种人居高临下,制造强控制机制,甚至有县委书记为训练干部的服从性,让干部每日跑操。
通常来说,职级越高,与基层、群众的距离也越远,如果不能常常主动深入基层,容易脱离大众,陷入小圈子。而权力越大,有求者越多,监督却越少,身边整日是特定群体的阿谀逢迎,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正确的自我认知,钝化了辨别力,受小圈子的话语和观点左右,不知不觉中被有心人“洗脑”。有些人讲风水、搞迷信,被“大师”牵着鼻子走;有些人陷入政治骗子的陷阱,中专学历的包工头混迹石油的小圈子,一人拿捏王宜林、徐文荣等多名领导干部。
个别领导职位逐渐升高,而格局却没有随之拓宽。他们或汲汲于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布局,或营营于眼下,忽视长远利益。“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不只是出于一时一域的谋划,更是精于自己仕途的算盘,从根源上看,是部分领导干部私心狭隘。这种心态下拍板上马的项目,有的违规举债,透支未来:曹炯芳在湖南湘潭留下33个烂尾工程,违规举债435亿元,郑俊康和吴炜中建广西柳州轻轨新增隐性债务176多亿元;这种心态下谋的发展,甚至不惜牺牲环境,只管眼下,不管明天:每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案例都是长长一串,更有因红树林毁坏问题被三次点名这样的顶风作案、屡教不改。
对领导干部的提拔代表着组织的信任和考验。随着职位变迁,被提拔的领导干部的认知在变化、心态会重塑,对于这些过程中的风险,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关注。而一旦陷入“高位狭隘”,其造成的危害却不仅显化为个人的故步自封、胡作非为,往往还会扭曲决策、贻误改革,甚至削弱公信力、动摇发展根基。
“风物长宜放眼量。”真正的“高位视角”不在于位置之高,而在于胸怀之广、眼界之宽、思维之活。古有言:“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随着职位的升迁,更须挂好谦虚、谨慎、律己的心锚,匹配权责需持续修为,以谦卑破除傲慢,以开放取代封闭,以公心战胜私欲,方能真正立于高处、谋及远方。


